钢铁大使 发表于 2016-7-14 06:21:32

微电影会一直红下去吗?

本帖最后由 钢铁大使 于 2018-5-21 14:40 编辑

    2011年网络营销上火了什么,那一定是微电影。微电影(Micro film)是指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状态下观看的影视作品。本人对微电影也关注很久,我以为微电影不同于贸易化的影视大片,也不同于视频短片,它的营销手段与效果评估也与微博等类似,是介乎于代表大众言论的微博与贸易影视作品中间的一个新媒体网络化的营销手段。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微电影是完全为企业而定的影视营销。这点与影视植入广告相同,只不外它没有采用广告那生硬的宣传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种更加柔和的,融入故事本身叙事风格中,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品牌。微电影因为受到时间限制,因此微电影以情节制胜,这与贸易大片有些类似,而企业可以比较轻松而天然地将品牌信息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以通过故事主人公的“事与情”达到升华、凸起表现或引发关注情感共识等。其次,微电影不同于网络视频短片,它更偏向贸易化,更偏向于影视专业制作。微电影一定是一个故事,不一定是品牌故事,但主要是品牌故事,而且它的背后一定是贸易驱动,一定是专业化的制作,一定能够起到贸易电影一样的视觉与情感享受。最后,微电影与微博有异曲同工之意。微博是靠一百多字,图片等有限信息支撑起大众言论平台,而微电影要想在短短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内感动观众,引发关注,一是靠故事性,二是靠与观众的情感共识,用户看完一部微电影后愿意转发和评论,愿意分享,甚至愿意寻找故事中泛起的人和品牌,好比大众银行制作的白叟环岛旅行微电影。好的微电影触发用户愿意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是核心,而不是企业自说自话。微电影之所以火,就是中国广告业发达,受众传播越来越依赖网络渠道,同时就是广告主对广告效应的追求,尤其在投入与效益比上,更加对微电影情有独钟。微电影营销具有以下显著上风:1. 更具吸引力。每个人都可能仅仅由于对微电影内容的好奇而播放、赏识,而普通的企业广告宣传片却无法吸引不相关观众的目光。2. 更具亲和力。普通的企业宣传片纯粹以宣传自身为目的,轻易引起观众的抵触情绪,而企业微电影的剧情、内容更轻易让人接受。3. 更具可看性。剧情赋予了企业微电影更丰硕的表现形式,相对于千篇一律的企业宣传片,企业微电影可以包含更丰硕的创意元素。4. 更具传播力。好的微电影作品能够将企业品牌融于故事情节,与观众情感共识,因而观众的介入深度更有利于传播。“今晚,跟我一起驾车游走吧!”微电影《为爱冲动》中桂纶镁清纯俏皮的表情令人难忘。MG品牌的广告代办代理公司为全新MG3所制定的整个上市传播策略,牢牢围绕着“为爱冲动”这一主题展开。其不仅邀请到了亚洲炙手可热的人气偶像赵又廷、桂纶镁担当代言人,更请到着名导演张恒泰拍摄MG3电视广告与微电影。还有,去年以《老男孩》为代表的科鲁兹“11度青春”系列电影,收成了超过1亿的网络点击量;今年以《父亲》为代表的科鲁兹“青春感恩记”,则是一组关于“感谢”的蜜意表达。这部围绕父子、父女之间的故事,写下了70、80后与父亲之间那种始终难以出口的爱,在影片及主题曲结束之际,雪佛兰科鲁兹logo及“未来为我而来”几个字泛起,毫无造作痕迹,天然过渡,却深入人心,企业品牌在故事情节中得到升华。目前海内还没有一部反映旅游、锦绣风景的微电影有点遗憾,旅游业也是一个时尚行业,跟IT、电子产品、手机、汽车等“亲民性”热点行业同样,旅游确实需要营销立异。现在有良多景区也想拍摄微电影,但旅游营销立异并非就是拍一部电影这么简朴,旅游企业首先就是要深入挖掘产品背后有什么故事?寻找好的剧本,同时能够与本身旅游产品及品牌故事进行有效衔接,好的剧本能够做到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其次是提炼精髓,在每一部微电影的背后,思索更多的题目是产品对应的受众是谁,他们自身有怎样的经历,他们记忆里最深层的打动来源于哪里?产品本身的属性回归到用户身上,就可以找到良多的共识点。最后是找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情,策划如斯、制作拍摄如斯、传播亦如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龙猫 发表于 2016-8-11 13:34:58

不会微电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微电影会一直红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