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sfefe32tqawq 发表于 2021-7-26 20:28:47

摄影干货|旅行街拍的实用技巧

哪怕是一只严肃的风光狗,在外出旅拍的途中,除了日出日落、银河星空等大场景,还是可以有很多机会在白天拍摄,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相比于专业人像摄影的模特、布光,这样的街拍更多是利用自然光线来塑造影像、靠自己的抓拍或者引导以得到“决定性”瞬间。今天我就分享几个我在旅行时总结的实用技巧,希望让大家能够有更多的收获。本课大纲选择特色主题善于利用光线观察沟通等待准备便携道具

选择特色主题
和风光摄影的前期机位整理一样,街拍也是需要做准备功课的。只有提前了解拍摄地有哪些特色的场景、参考其他摄影师的取景思路,才能让自己的街拍有的放矢、保证更高的出片率。概括起来,其可以分类成 历史性主题、民俗性主题 和 宗教性主题。历史性主题这类主题可以从国家的建国、战争方面的历史寻找素材,比如澳洲和新西兰,每年会为了纪念一战阵亡士兵而在ANZAC Day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既有现代武器装备的展示,也有退伍老兵和现役军人身着老式军装进行表演和游行,这就是能体现一个国家核心民族精神的方面。

除了重要的纪念日活动,很多国家也都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可以发掘丰富的创作题材。比如土耳其的独立大街,有着运营百年的轨道电车,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再比如举世闻名的莫斯科红场,每逢周末都能遇到穿着礼服的军乐队给游客演奏名乐。

民俗性主题如果说历史性主题是一个国家的宏大叙事,那么民俗性主题则是每个独立个体的生活。不同的文明有着各自的风土人情,这也正是旅行的意义所在。此类的拍摄素材,我们可以在前期就去了解一个国家的民间节日、购物、工作乃至游玩的习俗,进而安排一个拍摄的计划。在开放的澳洲与新西兰,人们会通过彩车Cosplay去欢度圣诞节,组织盛装游行来争取LGBT群体平权;在浪漫的土耳其,加拉达塔桥的垂钓是当即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在传统农业国缅甸,茵莱湖的渔民用独脚划桨,携带特制的工具捕鱼,是独一无二的工作方式。



宗教性主题旅行途中,很多宗教场所同时也是知名景点。其间的僧侣和信众,身着传统服饰和流露出的虔诚神态,都是适合摄影师进行抓拍的内容。我们既能见证庄严的仪式与祈祷,也能记录下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

善于利用光线
旅行街拍和我们专业人像摄影的共同点很多,但是核心的区别也非常明显:外出的时候我们不可能携带大量灯具和补光器材,只能依托自然光线来完成拍摄。那么,这里面有哪些实用的窍门呢?我总结为两点,即:避开过硬的强光 和 善用侧光和逆光。避开过硬的强光其实有拍摄人像经验的朋友都知道,太阳位置较高的白天会让人脸出现很硬的明暗分界,让人看着非常不舒服。只不过平时依赖柔光罩和反光板等诸多工具,我们可以将光线变得柔和。而旅拍的时候,就需要想办法避开这一情况。先放一张失败的打卡合影照片,让大家感受下较硬的光线所造成的“阴阳脸”。
具体避开的方法,首先可以利用周围的建筑、树木遮光,让拍摄主体处在阴影区域,这样原本的强光就变成了类似于阴天的均匀光线。此外,白色墙壁的反光还能给人物的脸部补光,乃至产生加强眼神光的效果。
(缅甸团学员 杨名勤 拍摄)另一个方法就是在室内拍摄,此时户外的强光通过固定形状的窗户、大门打进来,就变成了平行的柔光,能起到与专业灯具一样的效果。以下图寺庙僧侣为例,原本强硬的日光穿过圆形的窗口才进入室内,再去打到小和尚身上,已经柔软了很多。少年皮肤的质感顿时在画面中得到了体现。
善用侧光和逆光一般来说,过硬的强光是出现在白天正午,而早晚时间、太阳位置不高的时候,就能找到很多良好的侧光、逆光角度,既能让主体勾勒出轮廓,又能渲染画面色彩、传递情绪。下面两张图都是拍摄于缅甸蒲甘的傍晚,均以转场的牛羊为主体。可以看到这个时间的作品,暖调占据了主导,侧光会让画面的层次感更加丰富,逆光则是给照片披上了梦幻的氛围。


观察沟通等待
跟风光摄影不同,街拍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机位之说的,其他摄影师的样图也只能给自己一个理念的参考,拍摄的瞬间把握和用光技巧还是要靠临场发挥。这个时候,观察、沟通和等待就显得非常重要。观察是首要和必须有的技能,这样你能拍到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我在曼德勒的寺庙围观当地特色的“千人僧饭”时,看到因为旅行团的攻占,现场嘈杂不堪,拍摄的也都是千篇一律的画面。
缅甸团学员 卢放鸣 手机拍摄然后我观察周围,发现此时宿舍区比较安静、没被游客打扰,并且有不错的光影,于是我改变主意、去拍摄单独静坐的小和尚,日光的汇聚仿佛在讲述光阴的故事。
沟通的作用,在于引导拍摄的人物、让其处于自然并且放松的状态,这样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情感。以下图在缅甸一个庭院的拍摄经历来说,骑车的孩童原本只是好奇而围观我们这些拿着相机的外国游客。同行的一位姐姐拿出随身携带的糖果送给小朋友,他顿时很开心,主动让我们给他拍一些照片。可以看到,画面中孩童的好奇情绪写在他的脸上。
同样的方法,被我用在拍摄曼德勒的中学生身上。他们略懂英语,所以我现场掏出手机,跟他们先分享了自己一些其他国家旅拍的故事,通过这种聊天打消了距离感。再趁着光线合适的机会进行抓拍,青少年的朝气和善意都跃然纸上。
等待是。很多美好的瞬间,可能在我脑海中已经大概构思好了画面,但还是要合适的时机出现来完成临门一脚。比如在乌本桥的时候,我发现桥上的道路和背景的逆光朝阳都是很好的元素,但是要能够支撑起画面的主体。于是我一边不断调整曝光参数,一边等候并思考着每个路过的行人。直到两位穿着僧袍的年轻人走来,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才最终按下快门。

准备便携道具
虽然旅行的时候带不动重装备,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就地取材、发掘能够为我们提供画龙点睛之笔的道具。我比较喜欢的就是书本、蜡烛,屡试不爽。书本之所以好用,不仅是因为其可以体现文化气息,更重要的是,白面的纸张能够反射阳光,从而对面朝书本的人脸进行补光。以下图为例,这是曼德勒一个寺庙晨读的僧侣。因为当时时间是9点左右,太阳位置已经较高,所以我的构图思路就是让树荫先把原本的硬光变柔,再等小和尚翻开书本,顿时脸部就被反光照亮。
蜡烛则是室内拍摄的神器。下图是我们原本打算拍摄的小和尚,尝试记录其在卧佛之前的画面。但是室内光线不足,ISO打到了12800都顶不住。然后他的一个长辈亲戚说可以提供蜡烛来照亮环境(虽然这个长辈最后问我们要了小费),但是的确效果拔群:不仅让ISO在3200左右就能得到足够的曝光,更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典时代,有了穿越之感。

总结与预告
在本文中,我总结了旅拍的特色主题——“拍摄么? ”和用光技巧、沟通方式以及辅助道具——“怎么拍?”,以期让各位读者在外出途中,除了传统的风光大片,也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记录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哈哈大笑 发表于 2021-7-31 19:25:11

学习了,不错,讲的太有道理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摄影干货|旅行街拍的实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