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youta 发表于 2016-6-16 23:13:56

如何用DV拍出电影效果1

V数码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随着数码产品日益成为家庭娱乐、旅游出行的必备设备,相机、摄像机的家庭用户占有率也随着影像产品的降价有所上升。而因为原先的数码摄像机(以下简称DV)产品采用的介质为Mini DV录像带,后期制作和传播收到了很大限度的制约,随着科技的发展,以DVD、硬盘、闪存作为存储介质的DV产品也都相继面试,包括宽带速度的增加,这些技术都大大的降低了后期处理和传播的困难程度,使对DV产品持观望态度的消费者有了购买它的信心。购买DV产品的人多了,随之而来的交流也就多了,怎么样才能拍出令人满意的短片?也许是当下购买完DV产品用户的当务之急问题,下面我们就从基本的拍摄方式来向大家阐述拍摄出好的短片所要了解的的技术要点,希望对各位DV新手有些许帮助。

·画面的构图

  其实构图很简单,但因为其简单,所以也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我们每次按下录像键的同时,多观察一下所拍环境的,在取景框中看到的是真正自己想要的画面,这就算是构图。当不一定是完美的构图,毕竟在拍摄是有这个概念是很好的一个开端。摄像和摄影其实有很大的关联性,就拿构图方面来说,都要保持画面的整体搭配,主要事物体现在画面中的位置,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画面中各物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中的布局地位。



上面说了一堆理论的东西,什么才是比较好的构图画面呢?首先,要尽量保证画面的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背景杂乱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使主体的吸引力下降,拍摄时应该尽量选择整洁、单一的背景来衬托出拍摄主体,除非条件不容许。其次,色彩的运用也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构图的层次感来,尽量不要采用和被摄主题颜色相同的背景。


杂乱的公路

  摄像构图还要保证画面的直立不倾斜,当然我们这里不谈论特殊的拍摄方法。相信每个人都不希望拍出来的画面是歪的,当我们不能利用三脚架来进行拍摄时,路边的电线杆、建筑物和地平线便是我们很好的参考物。总之,保持画面的平衡是拍摄出好的摄影作品的基础。

当我们进行拍摄的时候,除非拍固定的物体或者模特,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被摄主体突然运动而冲出画面,我们一般都在被摄体周围留出一定的空间来进行缓冲。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主体放在图像的中心,虽然在摄影方面来说有点呆板,但完全可以胜任摄像的构图要求。动态和静态的表现手法还是有所区别的。


被摄主体可以在画面中心

  上面说的把被摄主体放在画面正中央其实是无奈之举,当我们的技术逐步提高时,就会发现这种拍摄手法很难满足观众们的审美观念了,所以我们就要往构图的深层次改变。其实有很多摄影师都推荐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我们也可以来参照拍摄。顾名思义,三分之一构图法就是让被摄主体处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也许文字的表现有点抽象性,下面我们可以看经过处理的这张图片,可以发现当被摄主体处于画面的三分之一处时,往往是表现力度最强的时候。


黄金分割九宫图

  当拍摄画面中的人物正在目视的方向或者走的方向时,我们应该在他的正前方预留出“前视空间”来给观众更多的想象。“前视空间”一定要多出他后方的的“多余空间”,下面我们来看看两幅照片的对比。


对比图

  可以看出,左图的构图比较平衡,符合正常思维的运动轨迹,而右侧的构图“多余空间”明显比“前视空间”多出很多,让人产生画面压抑的感觉。


运动的蚂蚁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在拍摄的时候,我们要深知构图的时候,无论多小的物体只要是运动就很容易吸引观众眼睛的注意力。此外,对于颜色来说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应该避免这些因素把注意力从主体上移开。当然,反言之把这些因素放到被摄主体身上则可以很好的体现出主体来。

  刚开始学习摄像的人一般都喜欢边拿着DV边拍,首先就安全性来讲就很危险,无暇顾及脚下很容易会摔跤。其次边走边拍换面摇晃让观众看完后头晕眼花。拍摄时应该尽量使用定焦来进行拍摄。能用近景或者特写就不用远景,毕竟杂乱无章的背景很容易导致主次不明。还有就是要活学活用,不要盲目听信一些拍摄技巧,摄影也算是一种艺术创作,只有创新才可以赢得观众们的喜爱。打破常规才可以传做出有生命力的影视作品来。






 景深
  很多人用DV拍摄使用很近的焦距(甚至广角)去得到一个很大的景深画面。但是大的景深画面事你的图像看起来很平,大镜别的画面也会使你的画面拍摄对象看起来很生硬。尽量得使用长焦拍摄和相对低的景深,这样将使你的拍摄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出来,看起来更就像电影了。
  使用长焦(摄影机离拍摄对象越远越好,把镜头推上去),以减少景深
  灯光 Lighting
  要使你的DV作品具有电影效果灯光是最重要的一环,很多作者不重视灯光就以现场的光效为主或是完全应用现场场景光效。这样做虽然省事但不会得到好的效果。拍摄前,应该有足够的灯光设计,在现场需要制造更分明的光效层次。记住吧,要使你的DV"film look"这一点非常重要。
  (*灯光是拍摄中一项复杂而严格的艺术,具体的方法在这里不详细说明。)
  看起来更像电影的灯光效果
  锐度 Sharpness
  VIDEO之所以看起来更像VIDEO作品,锐度使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DV拍出的作品总是很“硬”。画面中任何物体或人物的边缘总是很明显,导致这样的原因是因为CCD是以每行每行的像素(点)成像,而电影颗粒是感光乳剂的化学反应,就使电影看起来更柔和、更自然。
  DV摄像机有它自己的默认的锐度设置,增加锐度就更像是录像画面,反之……。是你的画面更加柔和,进入设置,调整所有能使锐度降低的选项,不同的机器是不同的,在这里无法详细说明。不过,有一点告诉你,SONY的DV机锐度是最明显的。
  较低的锐度会使你拍摄的影像更加柔和
  当然,你也可以在你的镜头前加一个柔光镜片,这样也可以得到画面柔和的效果。
  (*关于各种镜片的应用本文不详细阐述)
  当然,太多的散射会使你的画面看起来很不自然,多些练习,你会找到最合适的效果。
  快门速度 Shutter Speed
  很多人把他们机器的快门速度设置在自动档,大部分时间摄像机自动调整在1/125秒上,这样拍出画面看起来很“硬”,因为每桢画面似乎都很清晰。
  因为24格拍摄和快门速度的问题,电影看起来相对比较“模糊”,要仿效较片的效果就将你机器快门速度调整为1/30秒。这样也带来显而易见的缺点,你的画面运动可能会产生明显的拖边。
  如果你不喜欢这种效果,那么推荐你用真正的逐行扫描进行拍摄(更专业的机器具备此项功能)。
  色彩平衡 Color Balance
  众所周知,VIDEO摄像机的色彩白是很机械的一个设置,每次光线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你都要去调整白平衡。电影胶片对于光线的变换依靠与VIDEO不同的手段来表现,绿、蓝、甚至是红,而不是简单的白色。
  你也可以去仿效电影的色彩效果,应用其它的颜色来调整白平衡。这些常识大家也基本都知道,用蓝色来调整白平衡画面会产生橙或红色的色调,用粉色调整,画面会产生蓝色的色调。多试,找到你最需要的。
  用白平衡调整色调的方法并不是绝对的,你可以创造一个暖调的金色画面去接近吴宇森的电影效果,也可以创造一个冷调类似冷漠世界的画面找到盖.里奇的感觉。
  加蓝使画面更冷调
  加红会得到暖调效果
  色彩饱和度也是重要的一项,不断的调整饱和度去试验一个对于你最好的结果。
  降低饱和度后的画面效果
  增加饱和度后的画面效果
  当然会有人提出在后期做些什么,用很多后期应用的软件,那不是这篇文章的讨论范围。
  还有几点要补充的
  DV广角不够。由于成像介质关系,镜头原始焦距多半要乘上一个相当大的倍数才等于真实焦距。所以很难用DV拍出广阔的空间感。而且DV镜头素质较专业电影摄影机镜头素质低很多,畸变控制不好。
  DV广角已经成为一种硬伤。
  至于灯光,那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完全用自然光。只要有条件就遮光补光。一定要选择傍晚或室内拍摄。阳光强烈的中午是画面的最大杀手。
  另外,白平衡的设置是宁过勿欠。也就是说宁可让影片看起来色彩斑斓光怪陆离,也不要平实淡雅。






DV术语 DV摄像机常用术语
作者:佚名阅读次数:229次更新时间:2008-5-7 9:13:06

1、AF:Auto Focus 自动对焦
2、AE:Auto Expose 自动曝光效果
3、AGC:Auto gain contraol  自动亮度增益  
4、AWB  (Auto White Balance)    自动白平衡
5、CCD (Charged Coupled Device) 光电荷半导体        
6、Program  AE 自动程式曝光
7、拍照功能: (Photo) 
8、片段摄影:    
9、自拍功能:
10、日期时间显示:
11、焦距调整:  
12、手振补偿: 
13、亮度补偿: 
14、白平衡: 
15、数码放大:(digital Zoom) 
16、影像播出特效: 
17、画面转换效果: 

术语与解释:

1、AF:Auto Focus 自动对焦

  目前所有的家用摄录影机,都具有此项功能,它是以红外线测距的方式来完成对焦的动作。装置在镜头内下方的一组红外线发射器,当镜头对准目标时,红外线也同时感应到与目标间的距离,同时驱动调焦机构进行对焦动作***注意事项**           

# 以拍摄主体在画面正中央为对焦的点。    
# 避免拍摄主体前有走动的物体影响红外线测距   
# 如无法避免请改以手动对焦。         
# 玻璃窗前拍摄请贴紧玻璃拍摄,如情况不允许,也请改用手动对焦

2、AE:Auto Expose 自动曝光效果

  内建的自动光圈控制程式,摄影机本身针对不同光线下,自动调校拍摄时所需之光圈大小以配合,拍摄者只需对准目标拍摄即可。          

#一般可自动手动切换,顺光下以自动模式逆光下可切换成手动调整。

3、AGC:Auto gain contraol  自动亮度增益  

  当全自动拍摄时,机体内感应到光线不足时,便启动此一装置,以电子式提升画面的亮度。     
#內建式不需切換。

4、AWB  (Auto White Balance) 自动白平衡

  摄影机的白平衡主要是针对不同光源下,CCD校正颜色的依据,一般都设定在自动的位置。有的机种也可针对, 如阳光、夕阳、阴天、灯泡做手动的调整。   
#建议平常最好设定在全自动,室内拍摄时如果感觉偏黄,可切换到灯泡位置。

5、CCD (Charged Coupled Device) 光电荷半导体        

  它是摄影机的灵魂,镜头聚光後射向三菱镜,将RGB分色後再将三原色交由CCD转换成电子讯号,经变频後传送到磁头。     
CCD有大小及画素之分,有1/2 、1/3、 1/4寸,画素从27万到67万。     
#体积越小画素需越高,因为CCD小聚光点也小,如果画素密度不够,解像度就差。如1/4寸CCD画素为57万有效画素只有32万。而1/3寸CCD画素为41万有效图素为33万。

6、Program  AE 自动程式曝光

  内建的自动拍摄程式,使用时只要切到与拍摄当时相同情境的功能上,摄影机本身即依设计针对不同情境下最佳拍摄模式,自动调校快门速度、光圈以配合,拍摄者只需对准目标拍摄即可。          
一般常见有*运动模式*人像模式*夜景模式*舞台模式*等,各厂设计有所不同。

7、拍照功能: (Photo)

   就是目前DV普遍具备的数位静止画功能。 

8、片段摄影: 

   一般这项设定运用在拍摄静止的物体或照片,一次片段约五秒,也就是按下录影键後五秒自动暂停录影。

9、自拍功能:

  如同一般照相机的十五秒延迟拍摄。

10、日期时间显示:

  拍摄時如果要加上日期或时间按下此功能就对了 

11、焦距调整: 

  要手动对焦時按下此功能就可解除自动对焦。 

12、手振补偿:

  减轻因手持摄影机所产生的画面震动,一般是以电子式补偿,所以会牺牲一些画质,如果用三角架拍摄时请务必解除此  功能。 

13、亮度补偿:

  当自动光圈调整得不理想时,运用此功能可改由手动来调整亮度。 

14、白平衡: 

  也有以色溫度來表示,请参照上列AWB項目。 

15、数码放大:(digital Zoom) 
  目前大部份的摄象机都有此功能,一般有两段式的设定如:20倍或100倍,使用时只能择一使用。 

16、影像播出特效: 

  有些DV有内建影像的特效如:油画、负片、马赛克、格放...等。增添画面更生动有趣,切记勿滥用以免画蛇添足。 

17、画面转换效果:

  片段与片段间画面的变换特效如: 拉窗廉、上下替换、溶入...等。





夏季出游 DV拍摄技巧
作者:佚名阅读次数:270次更新时间:2008-5-7 9:15:01

高考结束,便是漫长的假期,你有什么旅游计划呢,咱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对于假期的观念也有所改变,旅游休闲已经成为我们放松和娱乐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讲你的假期是怎么过的?假期里出游,带数码相机是远远不够的,拿上你的DV,拍一部自己的风光片,会很炫哦!你是不是准备拿起DV,拍一部属于你自己的旅游风情片呢?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给你讲解一下,如何拍好你自己的大片。



到底要带什么——旅游准备时

  携带DV外出旅行,就是想把眼前美景摄录下来带回家和亲人朋友分享。既然是旅行,那么我们的装备就不能带太多,轻装上阵是基本的原则,否则只能一个人背着个大大的摄影包,在旅行队伍的后面疲于奔命地追赶,那样多遭罪呀。

  尽管目前的市面上各种品牌的数码摄像机是越做越小,越做越便携,但是你也不可能只带着一个数码摄像机出门,虽然我们不是专业摄影人士,但必须带的东西都应该带上,那除了数码摄像机,哪些才是必须带的东西呢?

    1、DV带,要准备足够

  一般出门在外一天最少要准备一盘Mini DV带,也就是说,出去4天就得事先准备好四盘Mini DV带,最好再额外准备一盘备用带,以防万一。要知道在景区购买DV带的价格会吓死人,笔者去年去海南,那边的不法商人竟然将一盘Sony Mini DV带报价到90元(正常的售价在30元左右),笔者当场晕了!

  另外,在购买的时候绝对不要贪图便宜而购买劣质DV带,因为劣质DV带不仅对磁头的伤害是很大的,而且在数据存储方面也非常不稳定,毕竟难得出去玩一次,万一出现图像不清晰甚至没有图像的情况,不是叫人欲哭无泪吗?所以一定要到有信誉的商家去购买。

    2、三脚架,可带可不带

  虽然假期里各个风景区都是人满为患,如果你是跟团旅行,那么旅游的时间安排就会很紧凑,被导游拉来拉去,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来选景拍摄,这时候三脚架就成为一个累赘了。可是在一些场合,比如夜景拍摄和高倍变焦时,出于防抖的需要,三脚架的必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又比如去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要拍摄当地一些有代表性的文艺表演,三脚架就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虽然三角架的好处多多,也的的确确需要用到它,可是体积太大怎么办?这时候您可以选择比较轻便的独脚架,虽然少了两只脚,但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3、备用电池,少它就不行

    一般原配电池只能使用大约不到一小时,对于长时间外出旅行拍摄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旅行之前准备一块备用电池是必要的。以Sony 19E为例,原装高容量电池在700元左右,如果你经济条件不允许的话,可以选择容量小一点的电池,或者购买其他品牌的电池。

    4、摄影包,用它遮风挡雨

    出去旅游的时候是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的,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DV,选一个合适的摄影包是非常有必要的。选择摄影包就要选择口袋多,装东西方便的,制造材料要能防水,防磨及防火。

    5、擦拭工具,东西虽小用处很大

      假期外出旅行,由于北方风沙大,南方潮湿,所以要经常用软布擦拭DV,以保持机身清洁。每天出门之前最好用镜头纸或者麂皮将镜头擦干净,擦拭的时候不要转圈擦,而应该从镜头的一侧直接呈直线擦到另一侧,注意不能再往回擦,而应该重复这个动作,从头开始擦拭。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在镜头前安装一个防风挡雨的UV镜。





  需要注意什么?——旅游进行时

  1、面对大海

  大海,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如果说社会的竞争、工作的压力已越来越使上班族感到精疲力竭,那么当你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海,顿时就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不管在天涯还是海角,小小的自我仿佛就是一滴水、一粒沙,需要千千万万的小我聚在一起才是大海,才是沙滩。将这份美景拍摄到DV里,和家人一起去分享快乐,是每一个去大海边的游客最想做的一件事情。



  可是在你沉浸在大海怀抱中的时候,你想过DV的安全吗?去年笔者也参加了旅行团的海南四日游,就亲身遇到过这么一件事情,一位团友在海边拍女儿嬉水的画面,结果一不小心浪花溅到DV上,机器当时就不能开机,回来以后送到维修站发现海水已经腐蚀了电路,机器修一下花了1800元,那个惨!所以在拍摄海边风情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光学变焦的功能,尽量离有海水的地方远一点,防止机器被海水腐蚀。如果你有幸能够出海游玩,在享受快艇的刺激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DV等数码产品。笔者给你一个小建议,在出门之前,多带几个加厚的大塑料袋(黑色垃圾袋最合适),在上船之前,连同摄影包一起装入塑料带,带口扎紧,这样哪怕在海上遇到大的风浪,海水都无法接触到机器了。


2、面对日出

  空气清澈的天空是拍摄日出最好的时候。不过天亮的一瞬间都是短暂的,但如果能将这红霞汇聚、又大又圆,暖和谐的太阳拍摄下来,就算有多困难也是值得的。看看那些去黄山、

泰山的旅行团,看日出已经成为一个保留节目,既然难得去一次,就要拍下来留个纪念。

  拍日出可不比拍摄山水,需要讲究一些手段。首先要注意调整好白平衡,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采用的自动白平衡,可是拍日出,最好采用手动调节,使用傍晚或者阴雨天模式。其次,很多读者可能经常会在CCTV看到很多日出时候的美景,太阳高速的从地平线爬了上来,其实这是通过加速时间轨的后期制作方法来实现的,而我们普通家庭用户拍摄日出在器材和环境上都有所限制,所以无法长时间固定拍摄一个场景,这时候最好采用三角架,一是可以固定DV,保持机器的稳定性,二来可以关闭电子防抖功能,提高清晰度。由于我们没有条件连续拍摄两三个小时日出的全景,所以采取间歇性拍摄的方法,每隔10分钟拍一次,每次拍摄一两分钟,这样不但节约了DV带的使用,而且后期制作的时候也可以做出那种快速爬上来的效果。

  3、面对高山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对于精神生活以及身体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爬山已经成为人们假期出门旅游的又一个选择。

  可是即将出发的你,对登山时候DV的拍摄了解多少呢?其实登山拍摄从技巧上来说,和平地没有什么不同,只是需要注意几点。首先就是个人安全问题,因为登山不比走路,危险性比较高,加上山路陡峭,很多时候需要两只手起平衡和辅助的作用,如果你一只手握着DV,仅靠另外一只手,无法控制身体的平衡,协调性也会降低;另外一点就是用DV拍摄的时候,人的全部注意力只是集中在

液晶屏上面,不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山路崎岖,一不小心…… 另外,边走边拍是DV摄像最忌讳的一种方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掌握机身平衡的,拍出的画面会晃动的很厉害,让观众看得头昏眼花。千万记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用DV拍出电影效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