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youta 发表于 2016-6-16 23:15:35

电影导演基础知识

本帖最后由 tuyouta 于 2016-6-16 23:16 编辑

导演艺术:

1 电影导演所追求的是如何使银幕形象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整体感。
2 导演艺术的独创性,不仅在于表现技巧或形式上的新颖,更重要的在于这种创新是建立在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觉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因而是表现内容所需要的最恰当的表现技巧和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并为广大观众所欣赏的。
3 导演十分重视电影文学剧本的质量,因为它是影片的基础。
4 电影是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导演从文学剧本出发,形成他的艺术构思,并邀请最适合完成他的艺术构思的演员,摄影,美术,音乐,录音等各方面的创作人员组成摄制组来体现其构思。
5 导演是集体创作的核心,他对影片未来的银幕形象有全面的,完整的设想,也就是艺术上的总体构思。
6 导演艺术的水平,不仅表现在个人的造诣方面,也表现在他关于激发艺术合作者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想象方面。
7 导演艺术还表现在对影片的最后剪辑中,导演要将前辑看作创造性过程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导演构思:

在导演构思中,导演首先要确定影片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影片的风格和样式;人物的性格冲突及其时代特征的所处环境;运用导演手段的基本原则;并对影片的情节线索似出总谱。导演构思并无固定模式,但它总是建立在导演对文学剧本的分析和对现实生活理解的基础上,由导演以丰富的创作想象,全面运用电影的形象思维来完成。

导演手段:

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而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包括:
1 运用画面主体的动作和摄影镜头的运动,构成动的视学形象;
2 运用蒙太奇技巧来处理画面,组接镜头,以突出重点,渲染影片的节奏;
3 运用恰当的音乐,自然音响和人物的语言,与画面有机结合,以表达思想内容,丰富并加强形象的感染力;
4 运用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灵活的伸缩性,变换场景,扩大或压缩环境的规模和过程的容量;
5 运用光影,色调,色彩,以制造影片所需要的气氛。



电视摄像12忌
作者:王布衣   阅读次数:410次更新时间:2008-8-2 16:32:12

电视摄像是将三维的立体空间用二维的画面表现出来,为了适应眼睛的视觉习惯,在摄像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特定的原则,否则会使观众看得很不舒服。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又往往会忽略这些原则,笔者将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归纳整理成“电视摄像十二忌”,希望大家在实际操作中能引起重视。


    一忌"七扭八歪"

    有些摄像者拍出的画面水平线不平,垂直线不垂直,画面中的人物或景物向一边倾倒,这种七扭八歪的画面非常难看。
    为了避免这种画面出现,在拍摄时要找准对比线。在采用正面构图时,大部分景物的水平线可以和寻像器的横框平行;在采用斜侧面构图时,物体水平线与寻像器的边框形成夹角,就不能依靠物体自身水平线,而要借助物体的垂直线来与寻像器的竖边框平行,以获得水平效果。

    二忌"面壁思过"

    在拍摄特写或是近景的时候,尤其是在采用侧面或斜侧面构图时,如果将大片的空白区域安排在人物的后面,视觉上会使人感到别扭,画面显得很局促、不透气,就象一个人正在"面壁思过"。
    在摄像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在人物的前方留下足够的空白区域,避免产生“面壁思过”现象。

    三忌"横线切脖"

    在拍摄时如不注意处理背景中的地平线、水平面、墙裙线、电线等线条,往往使背景中的这类横线处于人物脖子的位置,造成“横线切脖”的状况。
    发生这种状况时,应注意及时改变机位的高度, 或及时清理背景中的杂物。

    四忌"顶天立地"

    有些画面中为了突出人物或画面主体,采用较满的构图,尤其在特写镜头中,如果不注意,容易将人的头部或建筑物顶端紧顶着画框上沿,或是画面下端紧挨着画框下沿,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很不舒服。
    所以在拍摄时应注意在主体的四周留有适当的空白,避免"顶天立地",以适应观者欣赏的视觉习惯。

    五忌"顾此失彼"

    在拍摄多人场面的时候,摄像师都很注意画面主体人物的位置,有时会忽略周边人物,对周边人物的位置处理不恰
当,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克服"顾此失彼",要求摄像人员在拍摄时,应恰当安排好主要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同时兼顾两旁的人物,把他们安排在画面内或者画面外,决不能把两旁人物拍成"半拉身子半拉脸"。


六忌"头重脚轻"


    画面中的人物或景物都挤在上半部,而画面的下半部却闲置不用,从而给人一种"头重脚轻"之感。
    在拍摄时,在主体上方留的空白应比主体下方多一些。

    七忌"杂草丛生"

    当画面中的人物与背景中的景物重叠时,尤其是遇到电线杆、树枝等物体时,会显得人物的头顶仿佛长出一棵树。
    在拍摄时,切忌将人物与枝干物安排在一条水平线上,以避免"杂草丛生"。

    八忌"哆哆嗦嗦"

    拍摄时经常会用到推拉的手法,但如果推拉不匀速,会给观者造成画面"哆哆嗦嗦"的感觉。
    要避免这类现象产生,就要求拍摄时尽可能使用自动变焦方式。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一定要保证推拉匀速运动。

    九忌"空洞无物"

    "空洞无物"是指在运用摇移拍摄技巧时,起幅和落幅画面内容是充实的,但摇移过程中的画面却缺乏实在的内容,甚至是空白。造成摇移、运动过程中画面"空洞无物",这是摄像者违背了摇摄、移摄的基本规律,把两个相互之间缺乏必然联系,本来应该分别拍摄的画面硬要用摇移手法连在一起,使得该组画面无任何意义。
    所以在拍摄时要慎用摇移摆动的拍摄方法。

    十忌"起落不稳"

    有的摄像者在运用摄像技巧时,没有起幅固定画面,开机就是推、拉、摇、移或推拉摇移尚未到位就嘎然停机。这样"起落不稳"的镜头,很难进行组接,这样给后期的剪辑造成很大困难。
    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拍摄原则,每个镜头的起落要有固定画面。

    十一忌"犹豫不定"

    "犹豫不定"是指在运动摄像时,推、拉、摇、移的落幅位置不准确,没有运动到位就落幅;或落幅过度;这时摄像者一纠正,或快或慢都会给人犹豫不定的感觉。

    十二忌"或快或慢"

    "或快或慢"是指在拍摄时,镜头运动速度太快,使人目不暇接,根本看不清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内容;若是太慢,看起来磨磨蹭蹭,拖泥带水,使人看了很不舒服。
    运动画面拍出来应该符合人的视线移动速度,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

来源:照相机





玩转DV的十大拍摄技巧
作者:阅读次数:304次更新时间:2010-5-25 10:53:22

  现在数码摄像机越来越便宜了,2000元的摄像机已经开始普及,不少厂商都推出了这个价位的数码摄像机,像佳能的FS200(报价 参数 评测 图库)、JVC MS12(报价 参数 评测 图库)0以及MS130,还有索尼最新推出的SX43等,都是目前2000元左右非常热卖的机器。可以说现在玩数码摄像机的门槛越来越低了,而且拍摄也越来越简单,就像现在出去玩到处都能见到单反相机一样,摄像机凭借超低的价格也在渐渐的进入广大寻常百姓家,成为大家出游以及记录生活不可或缺的数码装备。
  不过在数码摄像机进入广大家庭之后又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前期录制的不好,更不用说后期的剪辑了,那肯定也是惨不忍睹的。摄像这东西由于后期的门槛比较高,所以对前期的要求比较高,想要拍摄出比较美的视频那还是需要下一些功夫的,不像前期构图或者是色彩不好的照片,我们可以后期PS一下,而视频想要PS一下,估计很多朋友就要抓耳挠腮了。所以对于玩摄像机的朋友来讲,一定要记住前期拍摄非常重要,因为这牵扯到你拍摄的视频能不能用,能不能分享给好友的问题。



  所以掌握一定的DV使用技巧还是有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让你拍摄出来的片子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拍摄视频中都有什么样的技巧可以掌握。
  1、画面稳定是DV拍摄的核心
  对于大多数家用数码摄像机来讲,不少朋友在使用的时候单手持握,这样尽管方便了,但是拍摄的稳定性可想而知。有的朋友会说我这机器带防抖功能,可以随便拍,没错,摄像机防抖功能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标准配备,而在一些高端的机器中还引入了一些新技术来增强摄像机的光学防抖效果,譬如今年索尼的增强光学防抖,可以在走路的时候提供比较稳定的拍摄环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单手持握摄像机就可以随便拍摄了,要知道你拍摄的视频最后是要欣赏的,而不是仅仅记录一下就结束了,所以你要是不想你的视频像过山车一样,那就赶快往下看吧。

  三脚架才是最稳定的方案,不过多数家庭用户外出不会背着这个累赘
  所以拍摄DV保证稳定才是根本之道,也许你的片子不是很出彩,也许你的用光平平,也许你就是记录日常的生活,而稳定的画面能让你的片子更加出彩。所以在拍摄视频的时候,能够双手持机的一定要使用双手,除了右手正常持机之外,左手也要参与进来,扶住屏幕使机器稳定,如果胳膊肘能够再顶住身体提供撕三个支点,那么摄像机将会更加稳固。
  这是使用摄像机标准的持机方式,当然根据具体的环境使用方法还是有些不一样,但是总的来讲,有这样几条原则,双手握住DV,机器重心应放在腕部,同时保持身体稳定,可以找个依靠的物体(如墙壁、柱子、树木)来稳定重心,若需要移动拍摄也要保证是双手握住DV,将机器的重心放在腕部,两肘夹紧肋部,双腿跨立,稳住身体重心。这样才能保证拍摄的视频在很大程度上是稳定的,有利于后期的观看。

  2、保持画面的水平
  很多朋友为了好玩,就用DV斜着拍摄,我刚开始玩DV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是如果画面倾斜严重就会影响观看者的心情。因此拍摄过程中,应确保取景中的水平线(比如地平线)及垂直线(如电线杆、大楼)和取景器或液晶屏的边框保持平行。



  保持画面水平符合客观事实
  这点和使用相机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在拍照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为了追求一种特殊的效果,采用斜构图来突出画面中的某些元素,但这点在摄像机中并不是很适用,个人认为保持水平是遵循客观事实的,因为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在大的方向上都是基于水平面的,这个时候如果你采用倾斜的机位拍摄,会让观看者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这有悖于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当然,这仅仅是对于家庭用户来讲,也许你会看到电视节目上有时候也会采用斜构图,那都是专业摄像师在操作,对镜头的推拉摇移已经非常熟悉了,而对我们来说还是不要轻易的尝试。




构成屏幕运动的元素
作者:佚名阅读次数:80次更新时间:2008-5-7 9:05:41

镜头内外各种运动的结果是产生直接的运动感,这种动感效果是剪接时考虑的最基本因素,它不仅来自于客观存在的物体,也来自于拍摄者的选择和编辑者的安排,是客观与主观结合的产物。具体来说,构成屏幕运动因素可以分为三类:

1、主体的运动 即画面中的人或物处于运动状态。人或大自然的物体一旦进入电视屏幕中,就会呈现新的形式感,它不再是自然的运动形态,因为它受到平面框架的制约,运动的方向、速度、轨迹都受到屏幕四边的影响,而且,主体活动形态多种多样,比如,画面内主体静止、主体在画面内运动,画面内主体出画入画,画面内主体被前景遮挡等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对剪接点位置的判断;与此同时,画面主体运动的表现大多是被省略的动作组接,通过选择动作或运动过程不同的连接点--最恰当的点,产生动作的连贯,把握这种主体动作的连贯表现是影视剪辑的重要方面。

2、摄像机的运动 即摄像机运动造成的画面运动感。摄像机的运动速度、方向、方式、摄像运动的主观性,对观众视觉感受以及叙事表意均产生影响,而且,摄影机的运动并不与主体运动在方向或速度上相一致,这就使镜头的运动组接如何达到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流畅,成为剪辑中时常考虑的问题。

3、镜头连接产生的运动 这种运动效果是由镜头连接方式,尤其是镜头转换频率来决定的,比如,这样三个镜头:镜头1郁郁葱葱的森林(远景)、镜头2森林局部(小全景)、镜头3森林中的小木屋(全景),这三个镜头基本处于完全静态,但是,连接在一起,使观众产生逐步接近森林的感觉,也就是向森林深处的方向运动。

    从运动形态的角度,镜头被分为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其中无论镜头运动与否,画面主体都可能是运动的或静止的,因此在上下镜头的连接中,动静关系就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动接动"、"静接静"有利于镜头连接保持视觉的和谐感,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动接静"或"静接动"也可以顺理成章地连接镜头。由于固定镜头的画面本身不运动,上下镜头衔接时主要考虑主体动作和造型因素的影响。"静接静"具有两种意思:一是静止物体间的组接,一是静止动作间(包括瞬间静止)的组接。如果固定镜头中上下镜头主体都是运动的,那么一般根据动作衔接的连续性,可以采用动作中剪,即"动接动"的方式。

    如果运动镜头采用"静接静"的方式,即前一镜头在一落幅处切,后一镜头在有起幅、即将运动前用,则这样的连接比较从容、稳重。

    一般情况下,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相接,以"静接静"的方式处理居多,因为从视觉连贯效果看,正在运动状态中的镜头是难以与静止的固定镜头连接在一起。因此,在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相接时,只有利用主体运动的动势以及情绪节奏的作用,"动接静"或者"静接动"才能够使镜头连接保持和谐统一。





DV影片拍摄切换6大法则
作者:阅读次数:155次更新时间:2008-7-12 16:35:03

1.与摄像机镜头方向相匹配

  摄像机镜头的运动相当于画面的画框相对于被摄主体的外部运动,而被摄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连续变化的,是内部运动。若用一个连续的长镜头拍摄,则屏幕上很容易辨清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但用镜头语言来描述被摄主体,总是先将一个完整动作在时空上分解,然后通过片段组合连接的方法来反映。所以在屏幕上,主体的运动在空间上会出现跳跃感。如果将不同侧面拍摄的画面组接在一起,屏幕上主体运动的方向还会出现混乱。为了避免这种混乱,摄像机机位必须遵守180°总角规则。即被摄主体运动时,必须将机位选在被摄主体假想运动轴线的同一侧,否则,就会出现“跳轴”。万一前期拍摄中出现这样的“跳轴”镜头,在后期编辑工作中必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常用的校正方法如下:一是在两相反方向运动的画面中间,插入一个有运动方向改变动作或人物转身动作的画面,利用动势将运动轴转变过来;二是在两相反方向运动的画面中间,插入一个局部的特写或反映镜头的特写来暂时分散人的注意力,以减弱相反运动的冲突感;三是在两相反方向运动的画面中间,插入一个有纵深感运动的无方向性的中性镜头,也可减弱相反运动的冲突感;四是利用大全景模糊跳轴镜头或借助人物视线转移镜头,来过渡两相反运动方向的画面等。



样片

  2.与静态主体视线方向相匹配

  画面中人在静态时的视向与前后画面中人或景物画面的动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主体在静态和动态时都保持一种设定方向的连续性,才能保证前后画面中主体动向和视向的一致性。在静态屏幕画面中虽没有动态画面中的动作轴线,但处于静态中的人物主体之间却存在着一条假想的关系轴线(与运动轴线不同,它始终是一条直线),摄像机只能在这条关系轴线同一侧180°的一个半圆内移动拍摄,否则,也会造成“跳轴”错误。这时前后画面上人物位置不仅相反,而且人的注视方向也会相反。为了保证前后两画面主体避免造成“跳轴”错误,应注意每个画面的起幅或落幅,特别是落幅主体的视向以及动作、位置一致。因为一个画面的结束就是下一画面的起始,若结束轴线与镜头开始不同,就要在镜头结束前从主体间重新设定一条新轴线。



样片


3.与画面中主体动作相匹配

  要达到被摄主体本身运动、摄像机的主观运动以及画面组接造成的主体运动的内在协调,关键是寻找主体动作最佳的组接点,即“接动作”。由于画面中一个完整的主体动作是被分解为一系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瞬间变化的动作片段后再组成的,所以组接时为了保证主体动作的连贯,最佳组接点的选择应遵循“接动作”原则。否则,主体动作就会产生跳跃感。所谓“接动作”原则:指主体动作最佳组接点通常应选在动作变换的瞬间转折处(静接静),或者在动作过程之中(动接动)进行切换。

  固定镜头与固定镜头或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相同主体的相接,应根据“静接静”和“静动之间加过渡”的原则进行切换。例如,静接动时,由静到动的瞬间应接入一个运动镜头起始动作的静止画面(起幅)过渡,以保持主体由静到动的流畅转换。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相同主体的相接,应根据“动接动”的原则。动接动、静接静的组接点均不需起幅或落幅过渡。另外,还应注意各种运动镜头组接起来后,要尽量保持运动方向一致,和前后画面两种运动速度的和谐统一,以及掌握好由主体运动、镜头长短和组接形成的事件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即节奏感。



样片

  4.与人们的生活逻辑相匹配

  所谓生活逻辑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在时间、空间上连续的纵向关系和事物之间各种内在的横向逻辑关系,诸如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冲突关系、并列关系等。一是时间上要有连贯性,在表现动作或事件时,要把握其变化发展的时间进程安排有关镜头,让观众感受正确的时间概念。如表现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情景,第一个镜头是运动员在起跑线上各就各位:第二个镜头是特写,支撑在红色跑道上的运动员的双手:第三个镜头是特写,紧蹬在起跑器上的双脚:第四个镜头是发令枪举起:第五个镜头是运动员脸部,发令枪响,起跑;第六个镜头是跑道上激烈争夺;第七个镜头是冲刺。这7个镜头及连接反映了这一运动过程的时间进程。二空间上要有连贯性,事情发展要有同一空间,同一空间是指事件发生的特定空间范围,它是表现一个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和它们的活动,这种空间统一感主要是靠环境和参照物提供的。三是建立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事物之间往往具有某种关系,在编辑中交替表现两个或更多的注意中心时,应注意清楚地交代线索之间的联系或冲突。

  5.与人们的思维逻辑相匹配

  人们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赏艺术作品,都是使自身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有着特定的心理需求。通过对不同景别、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长度、不同速度、不同色调等各种画面镜头的叙事和表意;使人们产生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和连续思维。镜头组接时可以任意伸缩镜头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剪切掉一些过场画面,但是要有助于突出主体,加强视觉感受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不能影响人们对画面段落和场景所反映主题的理解和思维。否则,将出现视觉语言不完整、交待不清的错误。

  6.与日常的艺术逻辑相匹配

  电视镜头的组接是以视觉语言的蒙太奇表现形式作为切入点的制作过程。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制作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叙事,而且是为了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达主题内容所需要的某种意境和情感,即表意功能。例如镜头越来越短,切换越来越快,可以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两组镜头的频繁切换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等。

  数码影片制作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两个影片制作就掌握其中的奥妙,只要多练多用,必能熟练掌握其中的奥妙。




DV的采编压之基础灌输篇
作者:阅读次数:14次更新时间:2010-7-10 14:58:50

  数码摄像机是许多朋友都希望拥有的数码产品,不过拍摄下来的片子后期处理是许多初涉DV的朋友的一个难题,拿到外面的数码店制作成VCD或者DVD吧,虽然花钱不多也方便,但是少了自己做编导的乐趣,如果自己进行后期采编压,电脑硬件配置和操作流程又不是很清楚,其实这DV片子后期处理DIY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下文就DV片子的采集编辑和压缩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讲解,希望对各位同学的DV之旅有所帮助。
  为什么刻盘压缩最划算?
  拍摄好的DV片子如何保存是各位同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影片拍好了,有几种保存的方式
  a、直接放在DV带上保存,以后可以用DV机回放,也可以连接到电视上进行回放;
  b、采集到电脑里,编辑后回录到DV带上
  c、采集到电脑里,直接AVI文件刻到CD-R或者DVD+R(-R/RW)上去保存
  d、采集到电脑里,压缩成MPEG格式片段,刻成VCD或者SVCD甚至DVD保存。
  其实以上的几种方式操作起来都不是很难,不过对于一般的玩家,比较有效的方法还是第四种,虽然MPEG是有损压缩,对画质都有损失,不过目前将DV片子编辑压缩刻盘(VCD或者DVD)是最主流的方法,其有利之处在于:
  1、DV片子电视机上的表现远强于在电脑显示器上的表现,无论是CRT显示器还是液晶显示器其播放DV效果都不如电视机,主要是因为电视的设计就是为了显示动态画面,所以在亮度、色彩鲜艳上都比显示静态为主的显示器要好,而普通电视的显示分辨率只有320线,那么DV的高达720x576的分辨率根本用不着,不管是VCD的352x288还是SVCD的480x576都够了,所以尽管压缩成MPG画质有损失,但是在电视上基本是看不出来的。在电脑上看,SVCD的分辨率也足够清晰了,当然现在高清电视层出不穷,比如数字高清电视、等离子电视等,都能够达到很高的显示分辨率,这样DV的高品质拍摄效果更有发挥的余地了,
  2、DV带的保存是个问题,毕竟是磁带,受潮发霉的几率大得多,而CD光盘和DVD光盘一般是保存30~50年,金盘号称能保存100年,虽然光盘也有发霉的可能,但是保存期比DV带要长很多。
  3、播放的便捷性上,也是光盘强,保存在DV带上就只能够用DV机播放,还只能在电视上看,对磁头也是个磨损,倒带也很麻烦,而VCD,SVCD、DVD光盘那真是随处可播。
  4、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下,目前一般TDK,索尼的DV带是25~30一盒,而普通CD光盘就是1.5-2.5元,2盘DV带的价格可以买20张以上的光盘了,那存储量也不是2张DV带可以比的,虽然DVD-R(+R)的光盘要贵一些,也不过5-7元一张,和DV带相比也是非常合算,一张DVD光盘起码也是4G多的容量啊!
  下面我们来谈谈采集的问题。
  采集轻松搞定
  我们要谈的是一般消费级的DV采集,不涉及那些高档的非线编技术。现在的DV机上一般都有两个连接计算机的接口,其中一个是USB端子,通常是用来传输静态图像的,目前也有一些带MPEG1压缩的DV可以通过USB端子采集MPEG1格式数据,但一般效果较差,另外一个就是DV采集的1394口了,全称是IEEE,也称火线,SONY对此有个另外的称呼i.Link,其实都是一样的意思。
  采集的第一步是安装1394卡,笔记本电脑需要购置外置1394卡,这个步骤就不罗嗦了,不过需要提醒各位同学的是,1394卡有不同公司的芯片,不是所有的1394卡都可以兼容所有的主板的,一般来说TI芯片因为做得比较早,和主板兼容性比较好,而VIA芯片的卡和VIA自己的主板当然没问题,但是在和别的主板配合时容易出问题。如果办法都用了还是不能正常工作,那就是主板和1394卡不兼容。所以购买1394卡时要和商家说明,不兼容的卡包换包退。


DV的采编压之基础灌输篇
作者:阅读次数:15次更新时间:2010-7-10 14:58:50


  1394卡安装后,在设备管理器里能看到正常工作的1394设备就OK了。1394口是支持热插拔的,不过最好都是关机操作,防患于未然是好的。
  成功完全好1394卡后,就是选择采集软件。采集的软件有很多,会声会影,ADOBE的PREMEIRE,品尼高的DV STUDIO都是比较常用的。个人感觉采集功能上品尼高的DV STUDIO做得最好的,界面漂亮直观,而且采集的画质也比别的软件好那么一点点。不过DV STUDIO是品尼高的软件,不是所有的1394卡都兼容,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还是友利公司的会声会影,也相当的好用。
  其实DV采集对电脑的硬件配置并不是很高,一般的赛杨1G以上的CPU,7200转硬盘都可以做到不掉帧,有些朋友采集的效果不好,一般是因为主板芯片组是VIA或者SIS的,这些公司芯片的主板磁盘性能不如INTEL的,而且需要装主板驱动才能打开DMA,如果DMA没打开磁盘性能会很差,一般情况下硬盘是不需要设置的,不过有时硬盘的DMA也没有打开,就需要到硬盘生产厂的网站上下载一个设置程序进行调整。采集时不要做别的事,也尽量减少后台程序的运行。另外要提醒各位同学的是,笔记本电脑的性能普遍比PC机差,特别是磁盘性能,笔记本的硬盘现在也只做到4200转,单碟容量又小,所以不推荐用笔记本电脑来进行视频采集,当然强悍配置的笔记本另当别论。
  采集和视频制作推荐使用WIN XP/2000系统,因为它们运行稳定,而且最好是采用NTFS文件格式,因为FAT32文件格式最大只能生成4G的文件,DV采集1小时大概是14G,所以在FAT32下一次采集只能限制在18分钟以内。NTFS就没有这个限制了。
  通过1394卡采集下来的是未压缩的DV AVI文件,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先进行编辑再进行压缩。编辑软件一般家用就用友利会声会影6/7就可以了,界面简单,容易上手,基本功能都有,买个正版也很便宜。追求一点准专业效果的可以考虑使用PR6.5,功能很强,还可以带各种插件增加功能,不过学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一般的编辑就是加点字幕,加点配音,调调亮度,做一点片头和转场,不过要记得一点,转场效果不要滥用,开始是新鲜,用多了就看得眼花缭乱冲淡了主题。学习软件的使用多看看帮助文件,特别是会6,全中文的帮助文件很详细。至于PR6,网上有电子教材可以下载。
  编辑完了后,可以回录到DV带,一般就要开始压缩成MPG了。推荐压缩成SVCD(SUPERVCD)格式,VCD是MPEG1编码,效果比较差,达不到播放要求。刻在CDR上的MiniDVD也不好,首先是MiniDVD和真正的DVD还是区别很大,5.1声道是没有的,而且MiniDVD相比SVCD画质的提高并不明显,但是存储文件却大了很多。实际上现在DVD刻录机价格也便宜了许多,DVD刻录盘也到处都是,直接压缩成DVD刻盘也是很现实的啦,不过这个涉及到DVD碟片兼容性的问题,我们今后再详细讨论。
  所有的编辑软件都可以压缩,不过效果最好的还是TMPGENC,也就是各位同学常听说的小日本软件,。新版本的TMPGENC都带了模板,模板中已经存储了各种压缩格式的参数,一般情况下这就是最佳参数了,所以不是真的很懂不要去自己调了。TMPGECN压缩的速度比较慢,因为压缩的速度和画质是成反比的,又快又好的软件是不存在的(又慢又差的倒是有可能),如果对画质要求不高,要求快一点,有很多软件的压缩速度都比TEMGPNC快得多,大家可以自己试试。建议大家还是用TMPGENC,把多个项目文件做好,打开批处理,把项目文件加进去,然后运行,再选上压缩结束后自动关机,然后关掉显示器睡觉去,电脑又不怕辛苦,最多是多费点电而已。
  另外要提醒各位同学的是,Adobe PR6编辑过的AVI文件可能TMPGENC不认,这个问题只要在TMPGENC的系统设置里把DIRECTSHOW的优先级调高就可以了(选了DIRECTSHOW后按右键就知道怎么调了)。TMPGENC还有一个很实用的功能,它用来做MPG文件的剪切拼接是最方便不过了,在MPEG工具里就能看到,由于不进行重新编码,速度很快。
  压缩成MPG了,就要刻盘保存,其实NERO就很好用了,这个也就是看大家的习惯吧。这个过程我们今后再谈,比如涉及到选择盘片啊,刻录技巧啊,不过看了以上的内容,各位同学对DV的采、编、压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吧,不断实践才是提高的好办法。



视频后期剪辑分享
作者:阅读次数:68次更新时间:2010-4-20 7:20:46

  看过先前站上制作的单眼录影技巧影片及相关的文章,相信大家对录影功能的使用应该比较熟悉了。这次跟大家分享的是关於影片後制剪辑的部分,当我们拍摄了许多影片之後,可以藉由剪辑後制,组合我们拍摄过的影片片段,或者删除多余的画面,让影片更简短精彩。
  市面上有许多的剪辑软体,常见的有Adobe Premiere、EDIUS、SonyVegas、Final Cut Pro、iMOVIE以及会声会影等。这次选用的示范软体是会声会影X3,这套软体可编辑HD高画质影片,并且支援相当多的格式包括AVCHD、MPEG-4、H.264、M2T等等视讯格式,在操作功能上也非常简便,是一套经济又实惠的软体。
  以下影片就单眼相机拍摄之影片(H.264 编码)作一实例剪辑示范。

  讲述:KatrineY/ 拍摄及剪辑:KatrineY
  影片重点:
  1. 以单眼相机拍摄之影片实例剪辑教学
  2. 软体基础操作包含剪辑、转场、字幕、音乐及输出的介绍



菜鸟也能拍好片 夏季旅游DV拍摄技巧
作者:阅读次数:224次更新时间:2008-5-7 8:54:42

和商业领域常常涉及的专业摄像机不同,普通家用DV操作较为简单,功能也不复杂。但要拍出好的素材也并非那么容易。即便对于家庭使用者使用来说,虽然技术要求和欣赏程度都不太严格。但由于平时工作学习和社交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对于DV拍摄技巧的学习仍然不够全面。




夏季旅游DV拍摄技巧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偶尔外出旅游所拍摄的DV影像资料似乎比DV机器本身更有价值。如果仅仅是针对DV本身去谈论影像价值,倒有些“买椟还珠”的意味了。DV是用来拍摄的,自然有一些拍摄技巧值得我们学习。

一、DV新手常犯错误及纠正办法

  有些DV新手喜欢像小学生写日记一样,以记流水帐的手法拍摄。从头到尾,不论什么场景,是否具有欣赏或留念价值,统统摄录下来。当然,这样做自然是保持了较多的素材可供后期编辑,当同时也加大了后期编辑的工作量;或者细节重点没一个突出,属于那种为纪录而纪录的素材。实际上,如果是刚接触DV的用户,我们比较鼓励这样的手法,毕竟新手需要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DV的拍摄手法。

  但这种比较随意的拍摄手法所经历的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在兴趣被提升以后,就应该去学习和掌握正确的DV拍摄方法,尽管这些内容可能比较枯燥,但绝对可以提升拍摄水平。




一、DV新手常犯错误及纠正办法

  首先,一定要牢记三字基本口诀“稳、准、平”。怎样保持稳定?对于初学者并不难。首先是要尽可能避免边走边拍。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双手握住DV,机器重心应放在腕部,同时保持身体稳定。如果拍摄的时间太长,在拍摄中就应该尽量寻找可以依靠的物体来帮助身体支撑,这样就不会让拍摄者感到压力集中于手肘部。

  三角架达到的稳定效果是最好的,但对于大多数旅游者来说,使用三角架的机会并不多。大多数人都选择移动拍摄。针对这类情况,可以采用广角镜头慢步来取得稳定拍摄的画面效果。DV拍摄视野扩大了,抖动的影响就相对要小一些。另外,拍摄镜头时间不能太短,否则图像容易看不明白。反之,一个镜头的时间太长,则影响观众的观看热情,看起来比较烦。所以每个镜头的时间掌握就值得仔细体会。一个镜头即便不是特写,以保持中近景镜头5-6秒为佳,全景镜头8-10秒,只要画面稳定,素材的不足可以用后期编辑解决。




一、DV新手常犯错误及纠正办法

  在拍摄过程中,应确保取景中的水平线(比如地平线)及垂直线(如电线杆、大楼)和取景器或液晶屏的边框平行。切忌以自我发明创造的角度和取景线来拍摄,要知道通过DV拍摄的影像和自己的实际视野所产生的效果可能会存在较大的构想差距,特别对于没有经验的DV拍摄者而言,水平拍摄十分重要。

  DV动态成像的构图规则跟DC静态摄影的构图类似,不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构图,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画面中各物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一幅完美的构图,起码应该做到下面两点:一是画面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二是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




二、按部就班的掌握DV拍摄技巧

  刚接触DV的朋友对DV兴趣很大,这可以理解。但超越自身拍摄基础去运用DV反而会带来负面效果。最明显的“超越”行为就是在拍摄过程中不停的变焦,以达到突出细节或变更画面视角的效果。新手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虽然变焦会给影片的拍摄带来一定的场景缩放效果,但不能滥用。如果画面总是在不停地放大和缩小,看上去会令人头昏脑胀。曾经看到这样的消息,某女士全家看了自己拍的DV录像后竟然集体生病住院。最后的谜底揭晓,原来是在外出旅游拍摄时,某女士和其家人轮流使用DV拍摄,采用最多的手法就是胡乱变焦拍摄。结果导致观看者身体不适。这绝非危言耸听,大家可以快速变焦拍摄然后回放试试感受。




按部就班的掌握DV拍摄技巧

  DV旅游拍摄中,摇镜头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当拍摄的场景过于宏大,如果用广角附加镜头不能把整个画面完全拍摄下来,那么就应该使用“摇摄”的方式。摇摄是指当DV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动底盘或拍摄者自身做支点,变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的拍摄方法。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摇镜头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摇摄镜头容易让观众对后面摇进画面的新空间或新景物产生某种期待和注意,如果摇摄的画面没有什么给受众可看的,或是前后事物没有任何的联系,那就不要摇镜头;其次摇摆速度要适当,摇摄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来说摇摄一组镜头约10秒左右为宜。追随摇摄运动物体时,摇速要与画面内运动物体的位移相对应,拍摄时应尽力将被摄主体稳定地保持在画框内的某一点上;第三运镜要平稳,进行摇摄时最好使用三脚架,这样有利于拍摄出稳定的画面。摇摄的起点和终点一定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技巧运用得有分寸。摇摄过去就不要再摇摄回来,只能做一次左右或上下的全景拍摄。




按部就班的掌握DV拍摄技巧

  新手最好在旅游前找某些场景试试,如果不适合或不能马上掌握,那么旅游就不要用此类手法,或者作一个存储备份。对于表现宽大场景或高大建筑物以及景点,摇摄的确有不少的帮助作用,但重点在于是否能较好的运用。



三、夜景拍摄注意事项

  夏季夜晚,全国各大城市或旅游景点都会灯火辉煌,夜景也成为了人们拍摄的一个主要内容。但夜景不同于白昼,要注意的事项不少,否则拍出来影像就会很难看。



夜景拍摄注意光的应用


  1、合理调整DV的参数

  首先晚上拍摄需要将程序曝光设置为黄昏与月色。这种方式用于在拍摄黄昏、焰火、霓虹灯或一般夜景时保持气氛。设置好后按拨盘返回即可。并且要调整白平衡,夜拍需要将白平衡设置为Outdoor,这表示拍摄的条件为在日落/日出、日落后、日出前、霓虹灯或焰火。如果没有固定DV机位,最好不要采用慢速彩色快门功能。否则手部抖动产生的拖影会让画面无法看清。红外线功能也一样,单色调并不符合大多数观众的欣赏水平。

  2、合适的拍摄位置

  夜晚拍摄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也特别重要,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时白天选好的角度到晚上去拍夜景时才发现情况有很大差异。对于随机拍摄的旅游者来说,最好在灯光照射比较好的情况下拍摄,就能清楚的从取景器看到所拍摄对像。或者选择明亮对比强烈的物体,比如被霓虹灯包围的主体建筑。

  3、尽量采用广角和防抖功能

  对于夜晚的拍摄过程中,镜头不宜作过多的变焦和推前动作。尽量保持在镜头广角状态。有必要时可以将UV镜取下来,增加光线通透性。随机所带来摄像灯如果光亮不大的话,还是少使用。毕竟没有什么效果,也浪费电源。防抖功能一定要打开,对于保持拍摄质量效果不错。

  灯火辉煌的夜景真美! 当你想用广角一口气拍下来,可是DV就是不争气,光源总是不足。因此取景尽量取一整片都很亮的角度,夜空的比例越小越好,最好不要拍到黑色的景物,否则DV一看到黑色又自动调亮到最大dB值。另外拍人像时不要像照相一样,想把夜景一起照下来。到亮一点的地方拍人物表情的特写镜头,事后和夜景剪接在一起就可以了。

四、旅游拍摄角度如何选取

  也许因为照相机和摄像机的不同,对于外出旅游的DV拍摄,很多用户都会误认为是只要可以摄录完整就可以了。因此常常看到旅游人群中,很多人拿着DV机,从头到尾的在摄录。而最后播放的内容,更多是节日中川流不惜的旅游人群。这类DV影像虽然有一定的纪念和收藏意义,但美学和内容结构上未必太过于流水。即便是后期通过剪接来弥补,但总体素材的不佳却让后期操作显得困难,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们要学会在旅游中,抢占拍摄地点和角度。不同的情况可以分不同的手法。比如

自驾游,一个车队出发的话,可以提前在车队出发和到达前抢拍几个镜头,有条件的话,可以通过天窗从后到前将车队出行的内容交待清楚就好。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稳定性,这包括拍摄者自身的稳定和相对稳定,最好能和被摄者保持一定距离,在DV广角端拍摄。有条件的话可以借助外接广角镜头。




旅游拍摄角度如何选取

  对于人文类景点的拍摄,我们重要的是占位,如果景点基本平面架构,那么就借助一定的高处来平拍或俯拍,用意是增加效果,如果缺少条件,就尽量不要跟随人群拍摄,尽可能避开人群,人流和景物没有必然关系,除非你想将景物和想拍的人物主体更多的融合,否则不要采取跟随拍摄。对于专业摄影者而言,在有客观条件保障的前提下,采取跟随人物主体拍摄方法倒是常用。

  旅游拍摄注意一些重要事项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拍摄时每个镜头不要拍摄的时间过长,大约每5-10秒就切换一次镜头,这样就能使观看的人不厌倦。在拍摄时要拍摄一些明显的标记,如果在所有拍下来的镜头中没有明显的标记,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是在哪里拍的景象。

  在旅游景点拍摄时,因为阳光常常从被拍摄对象的背后照射,很容易使高光部分过度曝光,而阴影部分看不清楚,结果细节全部丢失。有经验的摄影者尽量会让太阳在自己的背后。如果条件不允许,拍摄者或拍摄对象也可以尽量采取斜45度的被拍摄角度方式进行。有逆光补偿功能的话,也尽量打开。

  寻找独特的拍摄角度。对广为人知的风景区进行个性化处理。不求全贪大,而是发现被多数人所忽略的某些侧身和背影。有节制地拍摄,除了访谈以外,每个镜头一般控制在60秒钟之内。发现迷人的细节和局部,以点带面地呈现一时一地最动人的风采。

  在旅游时,人是穿行于景物之间边走边观赏的。这时候,拍摄就要灵活机动,善于变化,既要拍景,又要摄入,由景物的空镜头摇向人物,让人物走入空镜头画面,由人物的欣赏视线或行走方向再摇出景物,或是由全景人物推向景物结束录像,以使人、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拍摄出来的录像片比较符合观看习惯。当然,在拍摄过程中,也可以有意识地穿插拍摄一些纯景物的镜头。总之要想DV画面具有吸引力,就必须多动脑筋的拍摄,但一定要遵循拍摄手法,多多体验,多多学习,记录属于自己的点滴生活。



数码相机录像技术分享
作者:阅读次数:54次更新时间:2010-4-26 14:22:57

    数码相机的录影功能在操作上不像是一般家用DV方便,尤其是对焦及焦距转换上,然而在画质、颜色的呈现上相当具有优势。数码录像越来越普遍,但是对部分使用者来说还是陌生。

  我们邀请到Andrew Reid分享他在数码相机录影上的经验,他对於各种相机以及摄影器材颇有研究,并且也撰写相关的技术评测、拍摄测试影片,此外身为影视科系出身的他更实际拍摄了许多创作及人文短片。

  Andrew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影片,对於光线、构图以及运镜上都很成熟,影片的节奏与气氛也掌控的很好。以下影片包括了他使用Panasonic GH1的心得,还有他在艋舺龙山寺拍摄的”Longshan's People”影片的构思。

  Andrew Reid 的网站: http://www.eoshd.com/   Longshan's People 完整影片连结:http://www.vimeo.com/9176830   讲述:Andrew Reid / 拍摄及剪辑:KatrineY   影片重点:   1.GH1录影的基本操作   2.GH1在录影上的优势   3.关於录影的技巧   4.如何构思、拍摄”Longshan's People”这支短片





DV拍摄技巧之DV白平衡设置
作者:佚名阅读次数:115次更新时间:2008-5-7 9:03:01

      当DV创作拍摄的风潮席卷中华大地的时候,很多人都拥有了一台DV,拥有的自己的创作团体,用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来拍摄自己心目中的“MOVIE”,怀揣着自己的导演梦。可是在梦开始的地方,我们要多为梦做一些准备,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梦更加完美。结合着自己对于DV的浅薄认识和高手的指点,完成了这篇DV创作谈。希望能对你的梦有些帮助。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用DV在很多地方拍摄,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DV拍摄的效果与人眼所见的相差不小,在LCD显示器上显示的很多画面与实际的画面色彩不相同:有时偏蓝(多云天气条件下);如果是在白炽灯下,拍出图像的色彩就会明显偏红。这样即使在后期处理上下很大功夫,效果也不会太理想,而且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这样就需要你在拍摄之前,早做好白平衡的调整。它能实现DV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画面色彩和人眼所见的完全相同。

       在一些DV中,如果您对预设的白平衡模式不满意,可以使用手动白平衡调节方式。而在这之前大家需要找一个白色参照物,如白纸—类的东西(其实应该用18%的灰色调整,但这样的东西不太好找),你只要用DV镜头对着它就可以进行白平衡的调整了。有人可能要问了,为什么是白色的纸呢,其它颜色的不可以吗?其实只要DV机的白平衡系统能正确还原白色,这样就可以正确还原色彩了。

       一般来说,用户需要给DV指出白平衡的基准点,即在画面中哪一个“白色”物体作为白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白色”,譬如不同的白纸会有不同的白色,有些白纸可能稍微偏黄些,有些白纸可能稍稍偏白,而且光线会影响我们对“白色”色感,那么怎样确定“真正的白色”?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方法是随身携带一张标准的白色的纸,拍摄时拿出来比较一下被摄体就行了。这个方法的效果非常好,那么在室内拍摄中很难决定此种设置时,不妨根据“参照”白纸设置白平衡。在没有白纸的时候,让相机对准眼球认为是白色的物体进行调节。

      一般白平衡有多种模式,适应不同的场景拍摄,如:自动白平衡、钨光白平衡、荧光白平衡、室内白平衡、手动调节。

       很多人都问里面的白平衡选项已经够用了,为什么还需手动调节呢?其实俺以前也问过这个问题。有高人介绍,这就是专业和业余人士的区别,俺当时真是倍受打击呀!学会正确使用白平衡能让您慢慢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很好的利用白平衡设置就可以让你的作品出色的实现你的影响构思,让你的作品如虎添翼!






玩转DV DV高级功能设置
作者:佚名阅读次数:280次更新时间:2008-5-7 9:11:21

      DV这几年真的可以说是最火的名词之一。从各种校园DV电影,到胡戈恶搞影视剧作,这些吸引人的话题基本都和DV有关。DV就是数码摄像机的简称,相比早期的HI8、V8具有更简便的操作性、后期编辑性,而且画质的清晰度也有叫大的提高。正是这样一个个突显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了数码摄像机。不过由于对于设备了解的不足,很多消费者在实际拍摄的时候仅会使用一些最简单的拍摄、变焦、关机等操作,而对于数码摄像机其他的一些高级功能则是一无所知。这样不但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对拍摄的整体效果也是一个大的缺憾。那么今天本文就是针对这些对于菜鸟级玩家的一个教学文章,希望可以对大家有些帮助(图1)。





SP模式和LP模式转换

  摄像机的纪录模式有SP和LP两种。SP(standard play)是指标准播放,在这种记录模式下,磁带以标准速度运行,所记录的影像可以达到标准的水平清晰度,即VHS可以达到240线左右,Mini DV可以达到520线以上的清晰度;而LP(long play)是指长时间播放,可以在一盘摄像带上纪录更长时间的影像资料,不过由于记录在磁带上的磁迹宽度仅为SP记录模式下的一半,所以图像的清晰度也比SP模式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画面噪点明显增多,同时声音后期不能直接在磁带上进行编辑,只能在采集以后在电脑上进行编辑。用户在外拍摄的时候如果遇到磁带不足的情况则可以在REC MODE中将拍摄模式有SP模式设置为LP模式,以争取更多的拍摄时间(图2)。



自拍模式也要设置

  所谓自拍,在数码相机的世界中被称做是LOMO。不过实际上面,通过数码相机我们也可以完成LOMO的拍摄,只要在机器上面做一些小的设置即可。在“OTHER FUCTION”选项中找到“SELFSHOOT”,并将该选项设置为“MIRROR”即可将LCD取景器设置为镜子模式,然后便可以将镜头对着自己,通过LCD查看拍摄自己的情况了。不过大家在拍摄自己的时候尽量将摄像机远离自己的脸,不然很可能造成机器拍摄变形的情况,那样可就不好了(图3)。





玩转DV DV高级功能设置
作者:佚名阅读次数:281次更新时间:2008-5-7 9:11:21


数码特效模式要用好

  所谓的数码特效,是指机器在拍摄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机器预置的一些程式来拍摄视频,同时让这些视频之中可以达到一些特级的效果。这些特效包括模糊、幻影、镜像、马赛克以及反色、黑白、褐色等特效模式,在不同的场合使用这些模式则可似的影片更加的逼真,更加的具有动感(图4)。一般特效都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上面的特效,而另一种则是图像颜色上面的特效,下面让我们分别对这重特效进行介绍。



WIPE:切割模式,让图像分为2个部分,然后我们分别可以对两个部分进行切割拍摄,适合同时表现2个人或者两个镜头。

MIX:混合特效。这种特效可以将2个画面给混合起来,这样适合运用于两个分割开来的画面。

STORBE:屏闪特效。这种特效可以确保拍摄的时候有一种闪动的效果,适用于拍摄一些记忆的场景或者是紧张的情景,会给观众一种焦躁的感觉。

GAINUP:则是增益模式,可以让画面颜色增强,看上去锐利感更足,适合拍摄一些景物的时候使用。

TRACER:轨迹特效。指在拍摄的时候人的动作可能留下一系列运动的轨迹,适合使用于一些武侠片、动作片的武打镜头使用,这样会更人一种更加动感的感觉。这样的镜头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见。

MOSAIC:马赛克特效。一样用于模糊不可以让别人知道的部分,如号码、电话、车牌或者是人脸等。这种特效一般是用于新闻题材时使用。

MIRROR:镜子特效,让画面左边和右边出现一样的画面,这种题材一般使用于拍摄双胞胎或者是一样的人,这样的镜头我们在以前的西游记中也曾经见到过,而拍摄的方法则是使用镜子模式(图5-图6)。





  在图像特效中主要是一些颜色上面的更改。一般被分为反转色、黑白、褐色等,具体笔者就不在介绍,主要通过设置就可以直接在LCD上面发现画面色调的改变。

防震模式开启以及三脚架使用

  当拍摄的较远距离的图像时,人的手往往会出现抖动的情况,所以这个时候打开机器的防震功能以及使用三脚架就成了非常有必要的措施了。为什么面前的图象会抖动的如此厉害哪?其实原因很简单,在没有变焦的情况下,手抖动的幅度哪怕比较大而在拍摄的画面上也不是非常的明显,但是如果变焦以后,这样的抖动就开始成倍上升,如果是2倍变焦,这种抖动的剧烈程度就要乘上2,依此类推,如果变焦的幅度越大,哪怕是微小的抖动在拍摄画面上的体现也是非常剧烈的。这个时候我们便需要请入三脚架来帮忙了,有了三脚架以后,哪怕是变焦的倍数在大也不会出现抖动以至影响到我们拍摄的画面了。另外,我们可以在FUNCTION设置中打开防震功能,当然各个品牌该功能名称不同,所以大家在使用时请参考说明书(图7)。



小的DV更要打开防震功能

后记

  以上则是在拍摄中可以用到的一些高级功能,而实际上高级功能随着机器性能的增强还会有更多的出现,那么如何去学习,如果去实战运用则成了我们应该去学习去积累的。留心身边事物,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拍摄出专业的片子。




数码摄像机的夜视功能
作者:老虎阅读次数:344次更新时间:2008-5-17 15:10:10

      数码摄像机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在购买数码摄像机时,许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机器的功能越来越多,分不清初到底哪个有用,到底哪个更好一些?”今天,就来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数码摄像机经常宣传的“夜视”功能。

  什么是夜视功能

  现在很多机器都宣称拥有夜视功能,那么什么是夜视功能呢?顾名思义,所谓夜视功能,就是在光线十分昏暗甚至一点光线都没有的情况下,数码摄像机也能够拍出可以被肉眼看得到的影像。

  乍听起来,这一功能简直太实用了,因为我们在摄像时经常会遇到光线不足的情况,如果“夜视”功能真的如此神奇,那么我们的拍摄真的可以省去很大的力气,要知道在拍摄时的补光是十分麻烦的,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听老虎给你慢慢分析一下,再做出定论也不迟。目前在国内数码摄像机领域影响较大的品牌主要有索尼、松下和JVC三大日本品牌,索尼、松下均为数码摄像机的龙头品牌,两大厂商进入该领域时间较长,且均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在生产和销售上拥有十分完善的系统;JVC也是一家老字号品牌,在日本和欧洲拥有大量的消费群体,但是在中国的销售却一直不是十分理想,但这并不影响JVC数码摄像机的内在品质,许多数码摄像机的专利技术都是JVC率先提出来的,比如“掌中宝”就是JVC最早提出来的。

  这三大厂商生产的数码摄像机都具有“夜视”功能——索尼的“红外线夜摄”和“超级红外线夜摄”、松下的“彩色夜视功能”和JVC的“彩色数码夜眼”,虽然都是在黑暗环境下的一种拍摄方式,但是它们之间又有所不同,让我们逐一看来:

  一、索尼的“红外线夜摄功能”和“超级红外线夜摄功能”

  索尼是数码摄像机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拥有大约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索尼拥有世界上顶尖的数码影像方面的研发机构和超一流的技术人员,产品线最全,电子设计能力十分突出。索尼在此领域最大的优势是拥有数码摄像机的核心技术,保证了产品的卓越品质。索尼数码摄像机的“夜视”方法是:“红外线夜摄”。那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红外线吧。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比紫光波长更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更长的光叫红外线,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红外线的。因为数码摄像机用CCD感应所有光线(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这就造成所拍摄影像和我们肉眼只看到可见光所产生的影像很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码摄像机在镜头和CCD之间加装了一个红外滤光镜,其作用就是阻挡红外线进入CCD,让CCD只能感应到可见光,这样就使数码摄像机拍摄到的影像和我们肉眼看到的影像相一致了。

  红外夜视,就是在夜视状态下,数码摄像机会发出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红外光线去照亮被拍摄的物体,关掉红外滤光镜,不再阻挡红外线进入CCD,红外线经物体反射后进入镜头进行成像,这时我们所看到的是由红外线反射所成的影像,而不是可见光反射所成的影像,即此时可拍摄到黑暗环境下肉眼看不到的影像。

  索尼数码摄像机首创了红外线夜摄功能,能够在全黑环境下进行拍摄,甚至连肉眼也不能分辨清楚的物体,现在也可以清晰地拍摄下来。这种夜视的特点是可以在完全没有光线的条件下进行拍摄,但由于采用的是红外摄影,无法进行彩色的还原,所以拍摄出来的画面是单色的,影像会变绿。不久之后,索尼又推出了拥有超级红外线夜摄功能的数码摄像机,红外线夜摄功能的慢速快门为2段选择,超级红外线夜摄功能的慢速快门为自动调节,可以获得更好的影像效果。举一个大家都见过的例子,在美国空袭伊拉克时,伊拉克首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停电状态,这时除了防空曳光弹和导弹爆炸引起的火光以外就只有月光或星光照明了,能见度极差。我们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从现场传回来的录像片的画面都呈现绿色,说明电视记者在拍摄时使用了红外线夜视仪,导致影像是绿色的,如果不使用红外摄像技术,那么我们从电视画面上将只能听到声音,而看不到任何影响了。

  需要注意的:因为红外线夜摄的前提是数码摄像机能发出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红外光线去照亮被拍摄的物体,所以说它的拍摄距离是有一定限制的,如果数码摄像机发出的红外线到达不了要拍摄的物体,那么当然就什么也拍不到了。



二、松下的“彩色夜视功能”


  根据目前市场发展状况来看,松下数码摄像机还是牢牢地跟在索尼的身后,坐稳了国内数码摄像机市场的第二把交椅。与索尼不同的是,松下在中低档数码摄像机领域更占有一定优势。松下数码摄像机在中低端市场可供选择产品数量较多,且价格、性能方面都能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防线。松下公司的产品走的是低价路线,但并不代表它的低质量。在国内,松下数码摄像机是“最佳性价比”的杰出代表,正是因为松下的低价路线,比如3000多元DS 30、DS 60等,我等普通老百姓才得以提前实现自己的数码梦想,拥有一台真正属于自己的数码摄像机。

  松下数码摄像机采用的“夜视” 方法是:“彩色夜视”。彩色夜视功能是利用1LUX(快门速度控制在1/2秒时)的亮度,使被拍摄目标明亮起来。

  彩色夜视摄像机不象红外线夜摄的机型那样发出红外线,它不发出任何光线,而是采用延长CCD的曝光时间的手段,使得光线在CCD上产生的电荷进行逐渐的增量积累,同时运用数码摄像机的电路进行高增益运算而完成“夜视”功能的。它的特点是拍摄地至少应该有1LUX的光线(大概一支蜡烛的亮度),因为不是红外线拍摄,所以拍摄出的画面是彩色的,这点比索尼的数码摄像机好一些,彩色的影像总比黑白的看起来赏心悦目吧。但是由于CCD的曝光时间延长,拍摄的画面是不连续的,而且会产生画面拖尾的现象。

  三、JVC的“彩色数码夜眼功能”

  日本的JVC公司是一家老牌的综合性生产厂商,涉足领域从电视机、录像机到摄像机、专业广播器材等,产品线很全。JVC进入数码摄像机领域比较早,众所周知的“掌中宝”立式数码摄像机就是由JVC公司率先生产的。但是,由于在市场宣传、产品定位等方面有所不足,使得其知名度在中国低于索尼和松下。不过随着数码摄像机巨大的市场需求日益显现,JVC加大了对旗下产品的推广,尤其是今年推出了一系列设置成全中文操作菜单的新款数码摄像机,更是使得JVC在数码摄像机市场上的人气飞升。

  JVC采用的“夜视”方法采用的是彩色数码夜眼功能。这一功能与松下彩色夜视功能类似,由于采用的是慢速快门,所以在拍摄的时候最好使用三角架,用手持的方法难以获得良好的画面,比较适合拍摄不移动的彩色画面,当拍摄移动的物体时,与松下的彩色夜视功能一样,影像会有拖尾现象,画面表现得有些断断续续。

  值得一提的是,索尼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它传统的红外线夜摄和超级红外线夜摄功能之外,也新开发了彩色慢速快门功能,与松下彩色夜视功能、JVC彩色数码夜眼功能类似,适合拍摄不移动的彩色画面,该功能仅限于摄像状态下使用,拍摄静像不能用。影像虽然变成彩色的了,但是随之也出现了拖尾、画面断续的问题。

  作者后记:

  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市场上销量最大的三个生产厂商的数码摄像机所采用的“夜视”技术,相信大家一定已经对数码摄像机的“夜视”有了一定的了解。许多用户在购买前对于“夜视”功能很感兴趣,但是买回家以后就发现其实没什么用处(一家之言,欢迎拍转),这个功能拍摄的影像要么是单色的,要么是不连续的,画面严重拖尾,看起来的感觉一个字——累!所以说,数码摄像机的“夜视功能”只是在特定的拍摄条件下才应使用,拍摄的画面效果较差,在光线不足时,应该尽量进行补光,而不是过多的依赖“夜视”功能。

  目前的绝大多数买家购买数码摄像机都是为了出外旅游或者拍一些家庭日常生活录像,相信没有多少人会经常用到这些“夜视”功能,所以,笔者觉得,您在购买数码摄像机的时候,可以把各个品牌的“夜视”功能当成一个小小的附加功能来看待,不必过多的考虑它的优劣,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诸如CCD、镜头、变焦、防抖等重要功能的选择之上,您说呢?





袖珍型PHOTO DV的摄像技巧
作者:陈勇华阅读次数:239次更新时间:2008-8-2 16:37:29

如今,摄像、照相、网络摄像头、MP3、数码录音等多种功能合一的小型数码存储设备风靡一时。虽说这些产品成像质量和专用DV摄像机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它低廉的价格、强大的多功能数码存储以及只有剃须刀般大小的体积都是吸引我们普通百姓的重要因素。这么小巧的多功能设备在摄像拍摄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1. 坚持双手持机
  其实摄像和照相一样,也是一个“稳”字当头。由于,“摄像”是模拟人眼观察事物的过程。如果要想和人眼一样有效地接受视觉信息,就必须遵循人眼的视觉习惯:记录活动影像需要端稳机器是拍摄过程的首要事项。而袖珍型的PHOTO DV重量轻、体积小,所以一定要坚持双手持机,以保证拍摄画面的稳定。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画面的抖动的可能性。
  2. 尽量不用长焦拍摄,避免抖动
  由于长焦距镜头的视场角窄小,大大增加了由于持机的抖动对画面的影响。抖动对于画面的影响可以说是致命的。所以,在拍摄中尽量使用广角端拍摄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抖动对画面的影响。长焦距镜头视场角窄小,所能囊括的空间小;广角镜头囊括的空间大。所以广角端拍摄还会使画面具有更强的整体感和环境的气氛。
  另外一个原因是,PHOTO DV的镜头通常使用的是数码变焦。所谓的“数码变焦”其实是在原有画面上进行截取,会对画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用PHOTO DV的长焦距拍摄画质会降低不少。
  3. 尽量减少运动镜头,以固定镜头为主
  运动镜头通常指的是,摄像机的机位或视场角以及拍摄方向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拍摄的镜头。由于机位的变化可以带来画面的透视关系发生变化,这种视觉新奇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之着迷和心醉的。这也就是摄像和照相最大的区别之一。但是,运动镜头通常会给接受视觉信息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运动过程不能保证较高的稳定性、同时解像力又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贪图一时的爽快,盲目地运用运动镜头。
  在常规的影视作品中,成千上百个镜头里,运动镜头的数量也只是占到一部分,因为固定拍摄机位、固定拍摄方向、固定镜头的视场角拍摄的固定镜头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扰,让观众感受画面内部被摄体的运动和造型的变化。运动镜头通常是点睛之笔,能够使整部影片增加韵味。但一般的DV爱好者却会本末倒置,将运动镜头作为拍摄的镜头的主要样式。
DV爱好者还经常拍摄一些长镜头,长时间不关机,连续拍摄。这其中,就会出现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不分,想动就动的情况。这样的镜头违反人眼接受视觉信息的生理规律,最不容易让人们看清楚画面内容和情绪。是一种不了解视听语言的表现。
  4. 尽可能不拍摄变焦距推拉镜头
  变焦距的推拉直接控制镜头的视场角宽窄。这是一种新兴的拍摄手段。但PHOTO DV的变焦距按键和专业摄影机的电动变焦距控制器是有着一定差距的,就连一些专门用来摄像的专业DV机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能实现平顺的推拉。在推拉过程中,经常出现“打嗝”现象,也就是一钝一钝的现象。民用产品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毕竟,整台机器也就是专业设备的一个镜头盖的价格。如果要拍摄景别不同的画面完全可以用一个焦距拍完之后停机,把焦距推上去,选好焦距和景别再进行拍摄。
  5. 拍摄运动镜头运动速度一定要慢
  因为运动的过程中是最不容易让人看清楚被摄体的,所以运动的速度一定要“慢”而且“稳”。这和专业影视摄影中对于运动镜头的拍摄要求是一致的:起幅要“稳”(指加速度),过程要“匀”(指运动速度),落幅要“准”(指构图)。
  6. 尽量避免强逆光拍摄
  摄像机图像电平的动态范围就是控制影像亮度的宽容度。这是衡量一台摄像机极为重要的技术指标。PHOTO DV是较低成本的民用品。它的技术含量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于其轻便、适用,而不像专业设备那样把功夫全都放在影像质量上。所以,它的动态范围(对于亮度的宽容度)与专业摄像机相比是很有限的。所以,在使用时尽量避免强逆光的拍摄,它包容不了那么大的光比,除非就想要剪影的效果。
  7. 主光尽量使用柔和的前侧光
  同样是因为宽容度较窄的原因,给被摄体选择主光角度时,尽量回避非常正面的主光,而采用带有一定角度的前侧光比较合适。因为顺光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的强度太大,而且只适合表现物体色彩,对于造型形态的表现并不占优势。前侧光能够产生一定的投影,形成亮部、暗部、中间层次。我们通常把侧光作主光的被摄体的影调叫做全调子(亮、暗、中间层次)。对于解像力不高的袖珍型PHOTO DV,使用前侧光作主光会大大有利于被摄体基本造型和表面质感的表现。
  8. 别忘了调整成像质量的级别
  袖珍型PHOTO DV并不使用磁带,而是使用SD卡这样的数码通用存储介质。这样的介质存储量相对较小。所以,一定要熟悉不同成像质量的图像在不同大小的存储卡上可以存储的时长。如果使用最高成像质量的档位进行拍摄,固定存储量的存储卡所能存储的活动影像时长将是最短的。没有拍摄时长的经验就会出现拍了一半正到精彩处就没有空间了的情况。
  9. 及时导出各类数据
  因为袖珍型PHOTO DV的体积小、重量轻、存储量也小,而它的功能却异常地强大,既可以照片、活动影像和可以存储声音文件、MP3等音乐。 所以对于空间的需求也自然不小。所以一定要及时向电脑导出数据,特别是高质量的活动视频文件和图像文件。
  这么多的注意事项是否意味着袖珍型PHOTO DV的功能不好呢?其实不然。笔者是希望诸位朋友能够用最便宜的设备拍摄出最优秀的活动画面而已。谨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和影友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来源:照相机




DV镜头拍摄角度 水平拍摄和仰拍
作者:佚名阅读次数:93次更新时间:2008-5-7 9:01:22

   在大多数情况下,摄像要以平摄为主。但是所有片子一律使用平摄,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拍摄角度大致分为三种:平摄、低角度拍摄、高角度拍摄。

  一、水平拍摄

  平角拍摄时由于镜头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其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的正常情况相似,被摄对象不易变形,使人感到平等、客观、公正、冷静、亲切,是拍摄人物近景和一般场景的最佳选择。

  将摄像机与被摄物体保持在相同的水平线上进行拍摄,这是最标准的拍摄方式,也是最稳定构图。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平摄自然景物时,地平线一般应避免平均分割画面的情况,因为那样做远近景将压缩在中间一条线上,画面显得平淡、呆板。

  如果被拍摄的对象高度与摄像者的身高相当,那么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录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是最正确的做法。如果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那么就应根据摄像对象适当调整高度,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二、仰角拍摄

  仰角拍摄是摄像机低于被摄主体的水平线向上进行的拍摄。仰角拍摄由于镜头低于对象,产生从下往上、由低向高的仰视效果。仰望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像显得特别高大,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这种技巧经常采用于想将建筑物等拍得高大一点或者将人物拍得威风一点的时候。

  仰角度拍摄可降低地平线,使地平线处于画面下端或从下端出画,并除去所有背景特征,通常会出现以天空或某种特定景物为背景的画面,可以净化背景,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仰摄具有夸张感,能夸张被摄体的高度,利用贴近地面的仰摄,可夸张运动对象的腾空、跳跃等动作,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并产生比实际生活更强烈的感受。

  当用低角度拍摄人物的时候,利用台式三脚架就比较方便。如果用带有彩色取景器或液晶显示屏的摄像机进行拍摄的时候,就可将彩色取景器竖起来或者将旋转式液晶显示屏调到面向上的位置,这样一来就能便于拍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影导演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