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uanshu 发表于 2016-6-21 00:34:29

校园DV短片制作基础

一部影片的完成,拍摄前期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周期甚至比拍摄周期还要长的多。前期工作对于影片拍摄过程是极其重要的,前期工作做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影片拍摄的进程的完成的质量。前期工作主要包括编剧、分镜头剧本的撰写、人员的安排、场地联系与安排、时间安排、设备与道具等的准备。

剧本是一剧之本,是一部影片拍摄的蓝图,剧本定稿之后影片的基本构架也就定了下来。剧本质量的优劣对影片的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剧本的创作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选主题       下笔写剧本之前,应想好要写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个东西。想表达某种观点,或是抒发一种情感,亦或是想反映某种现象。这些动笔之前就应想清楚,所谓主题,并不一定指着非得有非常明确的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中心思想,但必须有一个能串联全片的灵魂,一个能支起一部片的支撑点。
定基调        一部影片总会有一种基调贯通始终,在这一层,作者的个人因素占很大的成分,与作者的个性习惯相联系的。
题材选择       题材的选择上,力求以自己能够触及的内容为主。由于生活阅历等因素,对于我们视线以外的生活,较难以把握。而受客观条件限制,这些能写出来的,有时是无法拍摄出来的。因而,校园题材成为我们的首要选择,而之外的题材,只要力所能及,也可以进行创作。


结构布局       影片的结构布局,是丰富多样的,而且各种各样的布局不断被发掘和采用,因而不能以某种布局方式去做硬性的要求。这里简单介绍一些常用的结构布局方式。
戏剧式布局-----以起、承、转、合的戏剧结构来安排情节,这是最常见的布局方式。以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尾声为线索,强调故事性与戏剧冲突。
散文式布局-----情节安排如散文般,形散而神不散。这类布局,多是更强调情感的抒发或氛围的营造。
任务式结构----以任务的提出开始,至完成任务时结束,以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种种波折为看点。这类布局与戏剧式布局非常相似,都强调情节与戏剧冲突。
剧情安排模式-----一般分为单线剧情与复线剧情模式。单线剧情指由一条单一的线索贯串始终。复线剧情指同时有多条线索进行,偶有交叉,并在某一点实现多线汇合。校园短剧因其容量限制,多是单线剧情。
叙事模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与文学范畴无太大出入。


剧本思维       剧本只是作为影片的蓝本,最终展现给观众的,是影像而非文字。因而,剧本思维是画面式的形象思维而非文学式的抽象思维。剧本只是一个用文字记录的范本,给拍摄作参考之用,而非呈现给观众的最终结果。    写剧本时,要避免以抽象的文字的思维去思考,而是以形象化的画面的思维去思考,写剧本过程中要能够在脑海中显现出一个个的电影画面,而受我们现有条件的限制,这些画面必须是我们能够将其拍摄出来的。


剧本思维       剧本只是作为影片的蓝本,最终展现给观众的,是影像而非文字。因而,剧本思维是画面式的形象思维而非文学式的抽象思维。剧本只是一个用文字记录的范本,给拍摄作参考之用,而非呈现给观众的最终结果。    写剧本时,要避免以抽象的文字的思维去思考,而是以形象化的画面的思维去思考,写剧本过程中要能够在脑海中显现出一个个的电影画面,而受我们现有条件的限制,这些画面必须是我们能够将其拍摄出来的。


用语要求       剧本用语应力求明了,应避免形容渲染式的描写,屏蔽烦琐之辞,直截了当(独白或朗诵词不在此范畴)。剧本写作应该是写动作而不是写状态,如要写一个人的烦燥,不要写“他很烦燥”,而是写出能够表现出他的烦燥的动作,比如“他在房里来来回回地踱步,手里的香烟拿到嘴边,火已经灭了,他掏出打火机点火,点了几次没点着,把打火机用力地摔在了地上”。        对白用语,应付合人物个性与剧情语境,以口语化、演员说词时无不自然为准,同时也应避免烦琐啰嗦。


基本格式        剧本作为一种应用文本,有一定的标准格式。一般我们要求的是以下标准格式:
      标题,即片名;     作者,编剧署名;     人物关系,简要介绍片中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剧情梗概,简明扼要介绍影片的故事情节,要能反映内容,并体现影片主题、看点等等;     正文。     正文部分,也有相应的格式。正文内容主要有对白与场景动作描述两部分,这两部分应让阅读时能明显区分出来。演员对白主要以“角色:对白内容”模式为主,场景动作描述则是单独成段,若动作是在对白之间进行,则在对白间注明,并用括号标明。 一部戏会分为多个场景,每场戏的头部都应标明本场戏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下面是一般剧本的样式模板:                           

                                                   片
                                     名
                                 编剧:X X X

人物关系
角色1:
角色2:
角色3:

剧情梗概

正文
第一场:时间、地点、人物
场景与动作描述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角色1:台词XXXXXX
角色2:(插入动作)台词XXXXXX
第二场:时间、地点、人物
场景与动作描述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角色3:台词XXXXX
角色1:(语气说明)台词XXX
第三场……


       定好剧本之后,就要着手准备组建剧组,只有建立起剧组,影片才能投拍。一个高效的剧组,是各司其职、相互扶持的团队,必须要有团体合作意识。一个剧组的主要工作人员有制片人/出品人、监制、制片、演员、导演、编剧、副导演、摄影、摄影助理、场记、灯光、剧务、剧照、化妆、音乐、剪辑等。     校园DV剧组因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一般都是几个主要人员常常要身兼多职。多数情况下是编剧、导演、制片人集于一身,有时还兼任摄影与剪辑,工作量比其他剧组成员要大很多。

分镜头剧本    影片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由一个个镜头组成的影像,导演在拍摄之前要跟据文学剧本编写分镜头剧本。分镜头剧本将作为拍摄的范本,是导演在拍摄前对影片的书面预演。在编写分镜头时,导演的思维应该是完全画面式的形象思维,脑海中出现的不应该是一段段的文字,而是一个个的画面,分镜头剧本不过是用一定的文字格式,将脑海中的画面做一下记录,以便于在拍摄过程中将其重现出来。     分镜头剧本的内容应包括画面中所有的重要元素,场次、镜号、景别、机位运动、画面与台词、音响、时长等等。分镜头剧本的格式有几种,下面是最直观明了的表格式分镜头剧本样式:


场次        镜号        景别        机位运动        画面内容        声音        时长        备注


场        1        全景        俯角,横摇        …………                       
2        中景        正面,定        …………                       
3        近景        侧面,横移        …………                       


场        4        特写        正面,慢推        …………                       
5        远景        定        …………                       
6        中景        前侧,定        …………                       
7        全景        定        …………                       
        8        近景        背面,拉        …………                       



场地观察与选择
         影片拍摄需要实地取景,而场地的选择,是要跟据剧情的需要而定的。
拍摄计划书     影片拍摄是一项集体的艺术,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因而需要周全的计划,以免自乱阵脚。     为了更高效率地完成拍摄,一般将同一场景、相同时间的戏份,安排在一起拍摄。如将雨天的戏安排在一起,等到下雨天时一并拍摄完成。     计划书将人员与戏份的安排做一个明了的记录,指导每天的工作安排。     计划书的内容应包括人员可参与时间统计、场地安排、拍摄时间安排、戏份安排。周密的安排可帮助剧组更有效率地完成拍摄任务。

一、导演

    导演是影片拍摄中的绝对核心,需要从艺术到技术的全面掌控。
    艺术上,导演要对整个影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白要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在导演脑中应对影片形成一个完整的影像,在拍摄时将这些影像复述出来。
    除了要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导演还要注重微观细节。一部影片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个细节组成的影像,而能让观众记住的,也往往是细节的表现。导演在指导拍摄时,应对细节的东西保持高度的敏感,对反应人物性格、体现人物心理活动等的细节更应该特别留意。这种敏感甚至应该从撰写分镜头剧本时起就开始。
    技术上,导演要对与影片摄制相关的技术,都要有相当的认识。导演应该懂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如何指导演员表演,如何引导演员入戏;如何进行场面的调度;摄影相关技术,包括镜头运用、光线运用、色彩把握等;后期制作的相关技术,对蒙太奇的手法要熟练掌握,并在指导影片拍摄时充分调动蒙太奇思维。
    除些之外,导演更应该是个团队合作者,电影艺术是集体的艺术,需要剧组上下的通力合作。
二、表演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有着明显的区别,戏剧表演是连续性的无中断的表演,而影视表演是割裂的片段式的表演。戏剧是舞台表演艺术,更注重内心活动的外化表现,动作舞台化,冲突外化且激烈,表演痕迹明显。影视表演则更接近现实,更注重细腻真实的表现。
    由于是割裂的片段式的表演,影视表演过程中,经常要中断和重复,会不断地入戏出戏,少有长段地连续表演。可能同样的内容,要反复表演多次,这就要求演在员前后多次的表演中,要保持高度的一至,从动作到情绪,尽量避免偏差。
    演员在拍摄之前,要通读剧本,对所演人物要有透彻的了解,并与导演编剧交流,领会导演的意图,并将这些用于表演中。
    表演中,若非必要,不要盯着镜头看。
三、摄影

    摄影是影片拍摄过程中专业性最强的工作之一,也是剧组中至关重要的职务。摄影师将导演的思想变成一个个画面,对影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摄影师要掌握各种各样的摄影技术,还要对影片有深入的理解,并领会导演的意图。
摄影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下面只是简单介绍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
景别
远景,人物离镜头较远,人物处于次要地位,更多是为了交待环境。
全景,能看到人物全身,人物的位置基本是“顶天立地”。
中景,人物截取自膝部往上。
近景,人物截取自腰部往上。
特写,人物取自胸部往上为脸部物写,另有其他部位特写。
角度:正面、侧面、斜侧面、平角、俯角、仰角。
镜头运动:推、拉、摇、移、跟、升、降、晃动、综合运动。



轴线定律
    轴线定律是影视摄影中非常重要的规律,这一定律对机位的安排有重要指导意义。
    所谓轴线,在只有一人的场景中,人物的视线即为轴线;在两人的场景中,两人之间的连线即为轴线;在多人场景中,每两个人之间都有一条轴线;若为双方对峙,则以双方间的连线为轴线。
    轴线定律即是要求,在拍摄时,摄像机不要轻易跨过轴线。即同一场景,摄像机只能位于轴线的某一侧,而不要在轴线两边来回跳。若有必要越轴,可采用一些过渡的方式。
三分之一定律
    这一规律是画面构图的重要规律。把画面的长宽各分为三等分,将画面分为九宫格,在四条分隔线的交叉点便是人眼对画面的注意力焦点。当拍摄时,引起观众视觉兴趣的事物,应位于上下左右三分之一处,即黄金分割点。

构图注意
    一般情况下,人物面向的方向所留的空间要略大于所背对的方向,若有必要则适当调整。同时画面讲究横平竖直,非必要时一般将摄像机置于水平位置拍摄。地平线在画面中不应在画面的中间部位,而应偏上或者偏下,垂直线也是如此。注意利用环境物体,运用纵深镜头,塑造纵深效果。构图不应孤立对待,而应跟据实际情况,考虑前后镜头的衔接的连贯性。总之构图以美观、符合情境要求为准,同时讲究艺术性的创造。
    不规则构图,很多时候为了使画面更具艺术性,增强画面的特殊表现力,常采用与上述构图常规不符的构图方式。如,倾斜拍摄、不平衡构图等。这种处理方式对导演与摄影师的技巧、经验、创造力等有较高的要求,运用得当则能为影片的亮点,运用不当则有可能成为其中的败笔。

主镜头    
         一场戏一般是由一系列长短不一的镜头组成,在拍摄时,为了避免因漏拍了某个镜头而给后期制作带来床烦,常常先拍摄一段主镜头。即在一个主要的机位,拍摄一段整场戏连惯表演的镜头,将一场戏的主要内容拍摄下来,主镜头一般是能拍到整个场景的全景镜头,但也不能离得太远。主镜头同时也起交待人物关系、人物与场景关系的作用。

正反打    
         正反打是影视作品中常用的拍摄技巧。在两人对话的场景,镜头分别对着两人进行拍摄,剪辑时交叉剪辑,这种方法即是“正反打”。正反打又称“反拍”,可分为内反拍和外反拍。内反拍时画面中只有一个人出现,另一个在画外;外反拍则是一个人占主要画面,同时另一个人也在画面中出现,一般会背对镜头。一般情况下,两人对话的场景,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一组正反打镜头加主镜头的交叉剪辑,这种方法被称为“三镜头法”。这种方法最简单,但也最缺乏表现力,电影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越来越多的电影放弃这种方法而选择其他更具表现力的方式。

长镜头与短镜
            长镜头于短镜头有两种理解,一种以镜头长短来划分,一般来就十秒以内的为短镜头,十秒以上的为长镜头;但有另外一种划分方式,长镜头又被称为段落镜头,即一场戏由一个镜头拍摄完成,中间不切换镜头,短镜头则是一场戏中用多个长度较短的镜头切换表现。短镜头的快速切换可使影片的节奏加快,长镜头的运用则可减慢影片节奏,长镜头运用不当则会给人沉闷冗长的感觉。
光线
    光线最基本的功能是照明功能,其次才是艺术表现和造型功能。所谓照明,是指光线的照度能达到摄像机所要求的照度,简单说就是够亮。而光在造型方面的手法则是多种多样的,从光的方向可分为顺光、侧光、侧逆光、逆光等,很多时候逆光是做为轮廓光,而当顺光的照度较低逆光照度较强时,便出现剪影。
光线是影视创作的重要手段,其艺术手段丰富多样。
三脚架
    在脚架是影片拍摄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影视摄影讲求“稳”字当先,三脚架是拍摄平稳画面最有效的辅助工具。三脚架的使用要点,调好高度,放置稳当,调整水平,快装板安装。使用三脚架拍摄摇镜头时,用力要均匀,不可突然用力或突然收力,起落要平稳。
反光板
    反光板是照明辅助工具,有白色反光板、银色反光板、金色反光板、黑色吸光板。板的不同颜色有不同的用处,白色反光自然、银色反光偏冷、金色反光偏暖、黑色慢用于减少反光。如为表现黄昏的昏黄色调,打反光板时就可选用金色反光板。


四、场记
    场记是影片拍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场记的任务就是记录下拍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免之后的工作出现错乱。主要任务是将现场拍摄的每个镜头的详细情况:镜头号码、拍摄方法、镜头长度、演员的动作和对白、音响效果、布景、道具、服装、化装等各方面的细节和数据详细、精确地记入场记单。由于一部影片是分割成若干场景和数百个镜头进行拍摄的,拍摄时不能按镜头顺序进行,因此,场记所作的记录有助于影片各镜头之间的衔接,为导演的继续拍摄以及补拍、剪辑、配音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资料。
通过场记表,应能看到一部影片的拍摄全过程。

场记板
是影片拍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每个镜头开头和结尾打上场记板,便于在采编之时辨别镜头序号,与分镜头剧本上对应,提高后期剪辑的效率。

卷号        场号        镜号        景别        内容        次数        长度        NG原因        备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校园DV短片制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