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种书 发表于 2020-6-24 09:52:13

五千字自述10年摄影——我所走过的弯路与建议

litterStudio 关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此文致所有在摄影路上慢慢前行的同路人。
香草时代
读书的时候,因为沉迷游戏成绩垫底,初中之后便去了美校,以期日后能混上个大学。但那时候因为缺少练习,形体总是画不准,于是总幻想着如果画画能像拍照一样,只要按一下就完成了该多好。美校的三年级也有摄影课,但每每上得我昏昏欲睡。直到某一次我看到了一张摇拍汽车的照片——画面中的只有汽车是清晰的,滚动的车轮、模糊成拉丝的背景,揭示了其运动的状态。
那是我第一次对一张照片产生兴趣。
后来我觉得学校实在不适合我,也从不担心该如何考大学。第四年索性实习,跑去做了销售。一直到2010年,那年上海迎来了世博会,而我把平时攒的钱买了一台佳能550D +1855套机。2010年 中国馆
此后便每天泡在无忌、蜂鸟上。学习什么是曝光、什么是构图。如何用手动模式拍夜景、如何光绘。2010年 人民广场
间隔年一年后,我越发觉得自己喜欢拍照,而原先的工作也早已丧失了激情。我结束了为期4年的『社会大学』,并效仿国外那样,给自己过一个间隔年。那时我梦想着去西藏和尼泊尔,揣着为数不多的钱,只身从云南一路穷游经西藏,最后到尼泊尔。一走就是2个月。
和所有新手一样,那时我也对人文、民俗以及风景情有独钟。并还自以为拍得不错,由此又越发地喜爱摄影。2011年 泸沽湖2011年 羊卓容错2011年 尼泊尔 ABC
虽然这些照片现在看来未免稚嫩而业余,但在当时,『摄影』极大地排遣了一个人旅行中的寂寞。并且留下了一些宝贵的影像——这是我一路上边徒步边搭车时,由不同小伙伴所拍下的照片。2011年 西藏芒康2011年 中尼公路 珠峰保护区
这次旅行不单单使我意识到自己喜欢摄影,更促使了我希望日后成为一名摄影师。而这个念头彻底改变了我今后的人生轨迹。话虽如此,但其中的艰难坎坷也是我当初始料未及的。
在旅行结束后的2个月,自以为是的我却依旧停滞不前。不知该如何入行。终于,我又不得不重新找一份工作,回到原来的轨迹。
但从来没有任何时候,我的内心是如此抗拒。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乔布斯的斯坦福演讲——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如此明确自己的志向,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第二天我便去辞了职,后来终于在微博上找到一家摄影工作室帮忙,兼职助理、摄影师。
Q & A在这一阶段,我们都会面临『是否要把爱好变成职业?』以及如何操作的问题。我的建议是首先你需要明确你是否真的希望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从事这一行业。是因为你真的热爱,还是觉得这行来钱快?姑娘多?
关于喜欢与兴趣的问题,我们常常会高估自己的积极性而盲目乐观。至于来钱快,诚然我们工作室现在收入还不错,但任何一件事,只要你愿意花10年时间去学习,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如果你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又纠结于此,那么可以先从基本功练起。街头永远是你最好的学校。然后可以尝试着约人练习人像拍摄,进而在业余时间尝试着发展写真业务。也可以在有了基础之后,去找一些婚庆公司,通常周末都会有一些需求,既可以累积实战经验,也可以补贴一下器材费用。
非常不建议大家像我这么冲动。之所以我今天能在这和大家侃侃而谈除了运气,也和家庭有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我这样,在最初的几年没有正经活计还能不被家人唠叨。
如果你一心希望进入这一行业,那么摆在你面前又有两个选择。是否要去工作室或者影楼做助理,亦或是自己成为摄影师慢慢摸索?我的建议是可以尝试着在当地找一些工作室去做助理(非影楼)。无论全职、兼职都可以。在这一期间,你能学到多少完全因人而异。但好坏你能看到别人是如何操作的。
『热靴日记』2011年 武康大楼
在工作室帮忙的一年多里,虽然把相机换成了5D2 +2470 ,但摄影技术仍旧止步不前。直到遇见了乔麦克纳利。花了几天时间,似是而非地看完后他的《热靴日记》后,我照着书里的知识点,约了老同学来拍了一组人像。
终于我开始认识到什么是光线了。原来我以前学到的东西都是错的。2013.3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我又开始约着认识的化妆师一起进行了一次荧光妆面的创作。渐渐地,我似乎找到了方法。2013.4
森、山、大道
那时候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在所有摄影师文集中,我最喜欢、同时也是最感同身受的是森山大道的文字。细腻、敏感、焦虑。和他一样,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徘徊与迷茫。
2013-2017年期间,因为只拍自己想拍的,是我在经济上最穷最挣扎的日子;但也是我在创作上最激情澎湃的岁月。曾经也一度考虑放弃摄影,但后来发现自己除了拍照什么都不会。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迷笛2013.4 迷笛上的我
13年4月,某天我在网上看到美国的火人节以及林肯公园现场的pogo让我心生向往。恰逢当时迷笛将近,于是便去现场体验了一下。并由此认识了好友郑阳。2013.8 香山路
在往后的2年里,因为他的推荐我也成了迷笛的官方摄影师。直到某次因为年少轻狂得罪了人后被开除。当然那是后话了。与别人不同,关于台上的乐队和明星我丝毫提不起拍照的兴趣。因为我觉得台下的人,才是真正的摇滚。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于是我跳进人群,把镜头对准他们。2013.102013.102013.102013.102013.102013.102013.102013.102013.10
或许正是因为我这样的自由散漫,只管自己照片,而不顾主办方需求的爱好者心态。第二年开始每个摄影师被分配固定拍摄任务。我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舞台上拍乐队、明星,这让我感觉很无聊。2014.42014.4
于是我又重新把镜头聚焦到台下的普通人。卡帕有句名言,『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所以我混迹于人群中,希望自己能够离得更近一些。那时我终于隐约体会到了其中的含义。2014.102014.102014.102014.10
Q & A摄影本质上就是服务业。有自己的坚持固然是好事,但一定要摒弃自己的书生意气,懂得妥协。这不丢人。不然的话还不如做一个爱好者更为快乐。同时赚钱很重要。不要像我——那时因为常年拍人体私房,也会接触到不同需求。每当遇到不让我保留底片的客户,我就会统统拒绝。也不要预设立场,觉得自己不喜欢的就不拍,或是草草了事。只有当能做到不管自己主观好恶而尽心拍摄时,才能称之为『职业』。
巴珑艺术2013.9 香山路
郑阳做了一个叫作『巴珑艺术』的摄影工作室。平时经常组织外模一起即兴创作。
那时候我还不太懂『人像』与『时尚』之间具体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很多年。也让我走了很多弯路。
其实简言之,是两者表达以及商业属性上的区别。『人像摄影』类似于通常意义上的写真。可以是美姿,也可以情绪。总之人好看了,感觉对了就成。但这类照片在传统意义上『卖』不了东西。
而『时尚摄影』则是通过『叙述』来贩卖某样商品或是兜售某个概念。它可以展现一个包、一件衣服亦或是一个妆面。所以除了主体人物,还需要时刻注意商品属性、细节与露出。
这样的区别会影响你在焦段、景深、光线、构图、后期等多方面的权衡。
第一支定焦2013.9 『上』赛道
和绝大部分人不同,我的第一支定焦是24L。因为觉得可以在大光圈时,也相对有较大的景深。这样更有利于我拍摄报道类的照片。不得不说,这是非常错误的选择。
一来是因为这类照片不赚钱;二来24mm也远比50mm难控制。这类镜头更像是华山派的气宗。不是不练,而是成效甚晚,需要长年累月地练习,才能驾驭。如上述的迷笛部分,人群中的照片都是由一支24L拍摄完成的。
所以正确的升级序列应当是在自己的业务稳定之后,再进行练习。而对于手头拮据的新手来说,第一支定焦务必需要考虑到未来3-5年主拍项目的最适合镜头。这样能节约很多时间,少走很多弯路。
用来赚钱的镜头2014.11
如果说24定焦是用来磨练构图的话,那么70-200则无疑是最适合用来赚钱的。
只要空间允许,720总是最方便构图,同时也是让画面最精致的镜头。但因为习惯与认知的关系,购入这支镜头的头三年里,一直躺在包里。这张图是当时为数不多使用这枚镜头拍的。而近两年,这枚镜头的使用频率逐渐上升。现在甚至成了我的挂机头。
其实我对镜头的需求真的很低。我已经6年没买过镜头了。在淡出报道类摄影后,24L我也很少使用了。常年只用50L和720L。感觉也够用,暂时并不着急添置新镜头。拍摄花絮
人体私房13年的时候,在蜂鸟上看到了一起关于杰罗普 西埃夫的 专题,让我萌生了拍人体私房的念头。而后几年里拍摄了许多这类照片。对于拍摄题材也从人文、报道类转向了人像。
16年的时候,我在五角场租了一套房子用来做布景,希望更好地发展私房写真的业务。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盲目乐观不考虑大环境,注定了其在商业上的失败。
也是那一阶段,原本经营的私房人体公众号也被封了。我开始反思这一题材所带来高流量背后的风险。转而开始走向技术教学路线,于是便有了这个公众号。
『一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也得考虑到历史进程。』
那个时候虽然手头很紧,但还是咬牙买了两个保富图以及一些附件。终于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平时练习灯光了。回过头来看,这是那段时间中为数不多的正确决定。
在这一年时间里,我对于光线的认识,甚至比之前6年拍摄的总和都要多。创业失败之余,也算是完成了技术的阶段性积累。滤色片练习
攀攀2017.10
在五角场影棚失败的几个月后我和攀攀在一起了。两个人都喜欢拍照,刚谈恋爱的时候,感情也不是很稳定,为了骗她晚上过来睡觉,我总是变着法子在自己卧室里拍照。
在很长一段日子里,我们都在4、5平的空间里辗转腾挪,维持创作。拍摄花絮
卧室拍不出想法了,就去天台拍。无论任何阶段,有固定模特和场地来练习,都会让你的摄影在一年内飞速进步。aa2017.10两人第一次旅行2018.5 langco
在攀攀辞去工作后,我们一起去了越南&柬埔寨旅拍。在此之前,我一直没有教攀攀摆姿技巧,生怕框住了她的灵气。但是随着旅行中密集地拍摄,我发现无论一个人多聪明,如果想在某个专业领域走得更远,势必需要接受系统的学习。
『玉不琢,不成器。』
之后我们不得不在中途进行摆姿的培训。欣慰的是,她一遍就懂了。
这是培训前的摆姿体态。2018.5 langco
这是培训后的摆姿体态。可以看到一个好的摆姿能够让照片更具有说服力。
这里的建议,当你确立了长期合作的模特后,两人务必磨合、沟通关于摆姿的问题。2018.6 西哈努克2018.6 西哈努克
永远要有PLAN B2018.8 拉萨
虽然我不拍婚纱,但当朋友问我有没有兴趣一起从成都自驾到拉萨,沿途旅拍婚纱时,我们还是答应了。因为那里是我摄影的起点。
但没想到的是,头一天因为舟车劳顿,晚上就高反了。这一连就是10天。并且为了拍摄的便利,我和攀攀始终没有吸氧。
在这样的情况下,事先一定要有保底方案。可以是一个地点、一个时间段、一组灯光镜头。但对没有拍摄经验的普通人来说,明确的摆姿指示永远是最重要的。
因为当你头晕目眩、呼吸困难的时候,你是不可能在高原上拿着长焦一遍遍跑来跑去指导新人动作的。这个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前期排好照片顺序,现场拍摄时只需要让攀攀在一旁给他们看下照片。然后大致模仿下,连拍一组就下一个动作。
如此,才熬了过去。
第二次影棚2018.9 工作室影棚
在西藏的时候,我和攀攀同时萌生出了做影棚的念头。回上海后便开始着手准备。吸取了上一次失败的教训,这次我们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
有了新的场地和器材,技术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进步。曾经,每年翻看上一年的照片都会觉得自己进步很大;而现在,只是翻看半年前的照片,都会明显看出自己的变化。2018.10 白背景挑战2019.3
随着在karltayloreducation.com 上跟随karl 进行静物的学习,我对于光线的理解也一点点突破了原有的认知。我发现无论拍摄什么题材,如果要对光线再进一步学习的话,都要来到商业静物的领域。2019.4 玫珂菲粉底组合2019.5 卡诗
随着练习的深入,你对于光线细微变化会越来越敏感。你会惊喜地发现即使只用卡片机 2019.8 曼谷
甚至是手机都能用来驾驭光线。华为P40 发布会 X Profoto C1 样张
最后的建议2020.3 武康路
对于一组照片来说,模特和技术固然很重要。但同样不能忽视服道化以及场地的作用。虽然对于新手来说,前期资金并不充裕,我们都会优先考虑器材方面的花费。但你在规划构建自己的作品集profile时——我说的并不是某一组照片——而是数组可以作为你的代表作的照片时,你不得不在这些方面投入一定预算。
比如下面的照片,只要在服化上精心准备,即使是在外滩只用自然光——任何一个人都能轻松获得的拍摄条件,照样能拍出令人满意的效果。2019.11 外滩2019.12 外滩2020.4 外滩

这不一定需要非常昂贵的开支,但必须得有。最终你会发现,你的照片更上了一个台阶。这一切是值得的。2020.4 廷泰茶空间2020.4 海滨森林公园2020.4 一尺阳光2020.4 哥伦比亚公园2020.4 哥伦比亚公园2020.4 建业里2020.4 希华馆

这篇文章陆续写了1个多月,也算是对自己摄影第一个十年的梳理。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够避免我曾经所犯的错误。
我们再下一个十年再见。全文完。

5569775 发表于 2021-4-23 18:16:06

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千字自述10年摄影——我所走过的弯路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