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模式
高级模式
亲爱的 ! 游客 登录
登录后, 更精彩哦! 注册
刘冠华 下影
影值: 141 银子: 11
2021-4-20 08:32:17 | 显示全部 返回 收藏0
老覃生于七十年代,小时候生活在农村。
那时候,农村还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生产队的组织方式实行生产劳动。
生产队建有存放集体生产资料的“保管屋”。
“保管屋”的墙上常常张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宣传画。
画上的人物,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个个都身体健壮、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每一幅画面,充满了积极拼搏、奋发向上的氛围,让人一看而浑身充满了正能量。
不得不说,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人民呼唤英雄,崇尚英雄,人人争当英雄。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各条生产线上的生产能手、劳动模范层出不穷。
这些生产能手、劳动模范和战争年代的战斗英雄一样,得到了全社会的尊敬。
那个年代,没有娱乐明星,没有说唱歌手,没有摇滚乐队,没有说话娘娘腔的小鲜肉,没有走路娇滴滴的练习生。
一句话,生产能手和劳动模范就是那个时代的明星。
今天,老覃特别来说说新中国第一个知青明星——徐建春。
徐建春是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过西区后吕村人,生于1935年。
1950年这年,15岁的徐建春高小毕业了。她报名参加济南市公安干部学校,并顺利通过了区县两级考试,即将到省城济南上学,日后成为一名公安干部。
那个时候,胶东农村搞互助组的序幕已经拉开。
后吕村的老支书深感自己文化知识有限,对互助组的搞法漫无头绪,专门找到徐建春,希望徐建春留在农村,帮助村里成立互助组。
老实说,土地改革后,徐建春的弟妹众多,家里按照人头分到了不少土地,劳动力不够,年年都缺柴缺粮,父母也都想让她帮忙回家种地。
徐建春考虑了很久,考虑来考虑去,最终选择留在了农村。
徐建春年轻,有文化,脑子活,学东西快,又善于总结。
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她虚心向老农学习,很快就掌握了耕、耧、锄等庄稼活,成了干农活的行家里手。
在互助组的组织工作上,她学习、借鉴别的村子办互助组成功的经验,先把自己家和村里另四户人家组成一个互助组,把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开拓和创新,把互助组的规模做大,把村里各家各户都吸收入互助组里,把互助组发展成了7个。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后吕村的互助组就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全村的互助组发展到30多个。
徐建春负责的互助组也从7个发展到20余个。
这20余个互助组先是被乡里评为“丰产组”,后被区里评为了“模范组”。
徐建春本人也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1952年8月,农业生产合作运动方兴未艾。《山东青年》杂志以《前年她是个女学生,现在成了模范的互助组组长——模范团员徐建春访问记》为题,全面对徐建春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介绍。
徐建春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她在共青团山东省第一届代表大会上受到了表彰奖励,并在这一年9月以共青团山东省委候补委员的身份被推荐到北京参加了新中国成立3周年国庆大典。
1953年,新中国出现首次经济危机,中央为了解决农业减产、城市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决定压缩中小学,号召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
《人民日报》率先发表了题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社论。
毫无疑问,徐建春就是响应这一号召的生动范例。
因此,她的事迹被山东《大众日报》进行了连续、长篇幅的报道,《徐建春在祖国需要的岗位上》、《徐建春——农村知识青年的好榜样》等文章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随着《人民日报》对《徐建春——农村知识青年的好榜样》一文的转载,徐建春的先进事迹被迅速推出了全国。
《人民画报》在了解到徐建春的先进事迹后,不失时机地刊登了徐建春的照片。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随后跟进,拍摄了徐建春专题新闻片,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放映。
……
一时间,徐建春成为了全国青年学习的好榜样。
1954年2月,后吕村的互助组转为农业合作社,徐建春被选为社长。
接下来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徐建春入了党,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共青团中央委员。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徐建春作为“扎根农村的青年典型”赴北京参加会议。
徐建春晚年声称,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就出现在这次会议中——她不但在这次会议中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委员,还见到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在会议休息期间到休息室里接见青年代表。
毛主席刚走进休息室,众青年代表立刻围拢过来,全都竖起耳朵,准备聆听毛主席的教诲。
毛主席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和大家亲切交谈,鼓励大家在各自岗位上为新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谈话间,毛主席习惯性地掏出口袋里的烟和火柴放在桌子上。
和毛主席谈话,大家如沐春风,一点也不紧张。
徐建春也一样,她看到了毛主席放在桌上的烟和火柴,不假思索地伸腰过去,拿起了火柴盒,从里面抽出一根,要给毛主席点烟。
毛主席笑了,青年代表们都笑了。
毛主席从烟盒里抽了根烟。
徐建春手脚利索地划着了火柴。
说时迟,那时快,一直端着相机“伺机待拍”的《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洪克在这一刻按下了快门,敏捷地抓拍到了这历史性的生动画面。
画面中的毛主席左手夹烟,身体前倾,青年代表们的脑袋都凑了过来,目光集中在点燃的火柴上,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兴奋、雀跃之情像是要从照片里溢出来一样。
这张照片在《中国青年报》上刊发后,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从而成为了经典作品。
徐建春从洪克那儿要了一张,永远地珍藏着。
徐建春说,她要把这张照片当成传家宝,代代相传。
当然,在徐建春心中,比这张照片最珍贵的,是毛主席对她说的话。
毛主席是这样对她说的:“你是最年轻的女社长,是青年学习的好榜样,你要好好干,带着全国青年一起干,新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你们青年人!”
徐建春当时激动万分地回答说:“毛主席,我一定按照你说的好好干,干一辈子!”
徐建春是这样回答毛主席的,也是这么干的。
她除了在1960年至1962年在北京农业大学人民公社经营管理班学习、1962年至1964年在山东农学院脱产学习,再也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自始至终都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地工作,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
她先后担任了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掖县县委副书记、中共山东省委常委等一系列职务。
其中,她从1978年到1998年担任了20年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到1998年退休。
徐建春晚年追忆自己的一生,说最难忘的就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这二十年的工作经历,“整天有做不完的事儿、使不完的劲儿,那真是激情燃烧”。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主页
需求大厅
互动
技能物语
教程/投稿
更多+
红影界-闲置技能/资源雇佣平台